成都邛崃市,古称临邛,为巴蜀四大古城之一,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西汉才女卓文君便出生在这片土地上。

而在距文君故里四公里外的南河河心沙洲之上,有一座巍巍高塔——回澜文风塔,塔身通高75.48米,是四川省境内最高的古塔。

塔为六角十三层楼阁式,砖塔叠涩出檐,远观呈淡黄色,通体秀雅素净。古塔虽立于河心砂碛之上,历经风雪、洪水、地震的侵袭却仍能安然无恙,它既是点缀山水之“文风塔”,又是研究中国古塔建筑的重要资料。
何为“文风塔”
“文风塔”是道教和封建科考制度结合的产物,修建“文风塔”意在“补山水之形胜,助文风之盛兴”。邛崃历来有众多文人墨客,出名的就有西汉才女卓文君、“蜀人爱敬”的道家学者严君平、五代前蜀女状元黄崇嘏、二十世纪女诗人周澹秋……

据当地老百姓讲,拜古塔中的“奎星”,是历来就有的习俗,有的祈求平安、有的希望学业顺利、有的谋求工作顺心。
回澜文风塔的前身
古塔的前身是“镇江塔”,而非“文风塔”。那为何会有镇江塔和回澜文风塔两个塔名呢?
据《重修回澜塔碑记》载:明朝时,当地遭受洪水侵袭,郡人便提出建镇江塔压制洪水,明万历年间袁昭文任州牧时,完成了“镇江塔”的修建,所以一开始修建宝塔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水患。而据《邛崃县志》载:清光绪年间州牧李玉宣重建时,却易其名为回澜文风塔。

古塔的更名
是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
随时代变迁,人们由最初袪除水患的建塔主旨,逐渐转变为以“文风”为主旨的崇贤尚哲思想,这从塔身外壁的匾额题字便能充分反映出来。
其中第二层、第五层、第六层分别题字“福禄来崇”“三元鼎峙”“科甲绵延”,并分别供奉文财神范蠡、三苏父子、北宋宣和四川第一位状元冯时行。第八层未设匾额,却在塔心柱殿龛塑供“奎星”执笔点斗,寓意峡山儿女英才辈岀。
第九层至十三层为中空木楼,取名为“五常楼”又称“五伦楼”,即仁、义、礼、智、信楼,寓意文明之邦。这些匾额题字和塑像,都充分体现了古人修建回澜文风塔的用意,他们希望回澜文风塔能使一州“文运”昌盛。
古塔与城市共生
回澜文风塔是少有对外开放的古塔,在这里游人可以登塔眺望,当登至顶层凭窗远眺,临邛古城万千景象便尽收眼底。

长久以来,登塔观光都是邛崃人,节假日出游的热门选择。而至春节,登塔打卡人数更是数以千计。
2021年春节,高耸于城市上空的它,在新年的钟声中,以一场璀璨的灯光秀惊艳了世人,古塔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

与城市共生的回澜文风塔,早已成为邛崃人生活方式中的重要一环,它所承载的情感内核,更是这座城市的精神皈依所在。
如今百年宝塔亮灯的背后,邛崃正在以“一核两翼、三区协同”优化城市发展格局,绚烂的灯光秀掀开了迴澜塔片区城市更新项目的序幕。

随着裸心度假村、“回澜里”等一批项目建设启动,未来,更多的城市更新项目将沿南河蜿蜒开来,一张集产业升级、商旅融合、科创空间、教育生态休闲于一体的城市新名片即将呈现。

400余年,它经历了无数次风、洪、地震灾害的严峻考验。数次被毁,又数次重建,至今仍然巍然屹立。

古塔见证着城市新生,而这座古城,也以蝶变回应着它的守护。
部分资料来源:邛崃市委宣传部
作者:韩金雨、汤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