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12日电(祝欢)“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在临时搭建的救灾物资分发点,我目睹了灾难对群众的伤害,以及救援人员的不懈努力带给群众的希望和温暖,我深刻意识到企业不仅要创造经济价值,更要肩负社会责任。”近日,四川新蓉电缆总经理、四川省光彩会常务理事、成都市光彩会副会长李红燕表示,正是这次刻骨铭心的经历,让自己与光彩事业结下不解之缘,并开启了长达十七年的公益征程。

成立于1995年的四川新蓉电缆有限责任公司,一直坚持走专精特新道路,以科技创新作为立企之本,在推动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积极参与光彩事业。“新蓉电缆的发展源于社会,反哺社会是企业应有的担当。”作为企业负责人,李红燕表示,企业创立之初就确定了“持续经营,奉献社会”的企业使命,正如光彩精神倡导的“致富思源、富而思进”。
“军旅生涯培养了我‘为人民服务’的信念,转业后,‘脱下军装,脱不掉责任’的誓言始终铭刻于心。这种对责任与使命的深刻体认,已内化为精神基因,奠定了我看待和践行光彩事业的基础。”在李红燕看来,从军经历塑造的那份对责任的敬畏、对实效的执着,一直都在指引着自己做光彩事业:初心不丢,担子不卸,踏踏实实干点有用的事。
近年来,李红燕结合自身优势主要开展了教育扶智、产能赋能、应急救援等方面的光彩工作。在李红燕看来,教育是发展的关键,提高人口素质,从精神上脱贫,是巩固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因此,新蓉电缆将教育扶智作为公益慈善事业的重点和方向,力求通过“授人以渔”的方式,让贫困家庭的孩子放飞梦想、改变命运。

2015年,李红燕牵头创立了“新梦想教育基金”,与甘孜州得荣县教育局签订定向帮扶协议,长期资助当地贫困学生,助力当地教育事业发展。李红燕带着“新梦想教育基金”的第一批捐赠物资前往得荣时路遇塌方,原来的路早被埋得无影无踪,向导指着旁边那座山说:“只能从这儿翻过去,绕是绕不开的。”大家带着书籍、体育用品等几百斤物资,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踩着塌方后的碎石和零星的石块开始跋涉。
爬到半山腰时,大家都喘得说不出话,相互鼓励着前进,终于翻过山,远远看见学校时,疲惫的脸上都露出欣喜的笑容。“给孩子们发完文具,有个扎着小辫的小姑娘,拿到崭新的文具套装,紧紧地贴在胸前,然后小心翼翼地翻开,她抬头看我时,那双盛满惊喜的眼睛亮得像山里的星星。”这个瞬间,永远定格在了李红燕的记忆里。

“光彩事业不是‘施舍’,是我们这些走得快的人,回头拉一把还在爬坡的人。”正是这段经历让李红燕意识到,真正的帮扶从来不是隔着屏幕的“善意”,而是脚踩泥土的共情,那些看似“辛苦”的过程,恰恰是让初心落地的必经之路。这段经历也让李红燕重新理解了“责任”这两个字的份量。
近年来,新蓉电缆先后在得荣县古学中心校、巫茨中心校、白松中心校和瓦卡镇小学捐建四座“新梦想科学教室”,捐赠四个教学机器人,惠及得荣县茨巫乡郎达村等20余个村的3898名孩子们,添置2500余套体育用品和生活用品,捐赠4500余套学习用品。此外,该公司还联合其他爱心企业代表,连续多年开展“寒门学子帮扶项目”,共计资助了贫困学生和贫困教师650余名,共计投入200余万元,助力得荣教育事业。

不仅如此,新蓉电缆将绿色环保智能电缆技术深度融入地铁、机场等大型基建项目,这一实践不仅是技术革新的体现,更是“产业光彩”的生动诠释。“我们始终认为,产业光彩的核心在于通过技术创新解决社会发展痛点,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生共荣。”李红燕认为,这种“技术向善”的实践,正是光彩事业“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精神的产业落地。
第四届四川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四川省级社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四川省政协同心共建现代化四川专项行动先进委员、四川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之星、2016-2021年期间成都市光彩事业突出贡献奖、2022年四川十大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优秀案例企业、2023四川省民营企业社会责任领先企业……一路走来,李红燕及其管理的企业收获了诸多荣誉。作为四川省政协委员的她,未来将真正践行“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委员担当,把“人民至上”具象化为一件件可操作、可持续、可见效的公益方案和政策改善行动——从群众关切中来,回民生福祉中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