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26日电 (衡欢)西充县农业农村局近日发布消息称,西充县古楼镇被评为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乡镇。日前,笔者到访该镇,只见漫山遍野的桃树横成排、竖成列,桃花朵朵恣意盛开,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来到古楼镇古楼社区的云亭休闲山庄,许多游客在此赏花“打卡”。“这几天游客少些了。从2月底开始,每周周末来山庄的游客络绎不绝。”山庄负责人、脱贫户张怀全满脸笑容。今年桃花开得旺,山庄仅餐饮这一项收入就达2万元。
据了解,张怀全夫妇种植了16亩香桃,2015年通过开办农家乐、销售香桃顺利脱贫。“每年桃花开和桃子熟的时候最忙。一年卖香桃、土货和农家乐的收入至少6万元。现在的日子和以前相比,简直是天上地下。”张怀全坦言,如今的幸福生活是该镇农旅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
“以花为媒,通过产业打底、节庆搭台、农旅融合,大力发展‘充国香桃’这一主导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古楼镇党委书记庞在进介绍,经过近年来的倾心打造,该镇旅游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全镇共有100余家农家乐为游客提供餐饮娱乐服务。
据了解,古楼镇种植桃树已有20余年历史,如今规模种植“充国香桃”2.5万余亩,每年香桃产量达3000万公斤,带动5000余户桃农增收致富。同时带动周边太平镇、仙林镇、等乡镇规模发展香桃产业,形成长110公里、总面积达10万亩的“百公里香桃产业带”。依托香桃产业,该镇常态化举办桃花节、品果节等节庆活动,年均吸引游客100万人次。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古楼镇香桃产业的蓬勃发展,让老百姓增收致富,也让众多外出农民工萌生了返乡创业的念头。近年来,古楼镇共有300余名农民工返乡创业,先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近70个,种养大户52家,形成以香桃为主,水产、种养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我种植的是早熟桃和晚熟桃,晚熟桃能卖到10月份。错峰上市,价格更高。”在外务工的陈亮看到家乡的产业发展得红红火火,于2013年回到老家古楼镇赵家庙村,流转田地108亩,开始创业之路。
“村里安排我参加了很多培训,还组织我们外出实地考察,参加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考试,现在我是持证创业呢。”经过几年努力,陈亮的农场小有规模,杏子、李子、桃子、柑橘,一年四季都是收获季。他还养殖生猪、土鸡和土鸭,2020年收入70万元,并带动附近村民务工增收。
“返乡创业的年轻人,为村里的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思维,开辟了新路径。”石健介绍,在古楼镇,像陈亮这样有技术、有资格证的党员有80余人,他们有的是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有的是土生土长的庄稼汉,通过技术培训、参观学习,他们渐渐成长为有技术、有经验的种养“土专家”。该镇还在各村组建党员技术服务队,村民在种养方面遇到任何困难,随时可向党员技术服务队求助。
近年来,为回引优秀农民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西充县深入实施优秀农民工“4331”回引工程,通过“项目、感情、资金、政策”四种途径,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通过“远程培训、集中培训、田间学校”三种方式,帮助创业者学习技术;提供“发展规划、电商物流、法律援助”三种服务,帮助农民增收;创新党组织引领产业发展的机制模式,统一产业规划、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市场销售,降低农民创业风险,带动群众致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