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6月23日电 (周韵)“没想到,乡村公路也有如此美景。”盛夏时节,游客杨敏驱车前往绵竹市麓棠镇玫瑰新村“打卡”,一路绿意盎然,花团锦簇,路旁农居错落有致,远处青山与绿竹相依相偎,一幅幅悠远宁静的乡野风景图让人美不胜收。
近年来,绵竹市积极融入成德同城化发展,抢抓成渝双城经济圈战略发展机遇,紧紧围绕“交通+乡村振兴”“交通+产业发展”,大力推进路网建设,一条条高标准、高颜值的道路纵横交错,串起了群众的幸福新生活。
在汉旺镇白果村,整修一新的武马路蜿蜒而上,道路两旁有不少售卖水果和土特产的村民。“人气旺了,腰包更鼓了,老百姓生活更加幸福了。”在村民邹玉萍看来,村里游客络绎不绝,得益于通村公路的便捷畅通。
走进广济镇云盖村,鲜花盛开,鸟鸣啾啾,三五游人漫步路间,怡然自得。“公路通到家门口,就是把游客送到家门口。”民宿业主郑邦华称,从弯曲狭窄的盘山公路,再到宽阔平坦的沿山路,群众出行越来越方便。如今,河滩下聊往事,民宿里听蛙鸣,越来越多的游客来云盖村寻找记忆中的乡愁。
随着S216绵竹段改造工程的推进,绵竹将大大缩短成都到黄龙、九寨沟的距离,形成进入九寨沟风景区旅游路线的又一条环线。同时,以锡旺大道、德天铁路、汉九渠、玫瑰大道等19条路为控制点,将年画村、年俗村与集“吃住娱游购乐”为一体的棚花村、清泉村、麓棠村紧密结合,形成多维度路网,对想发展、缺思路的群众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激发了群众“不等不靠,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
近年来,绵竹市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实行“交通+”的交通建设发展新理念,以路串联产业基地、美丽乡村、旅游景点,以点连线、连点扩面、连线成片,倾力建设“产业致富路”“生态旅游路”“幸福小康路”,为乡村振兴插上翅膀。

九龙镇以“路”为基,积极打造“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先后建起花木、蔬菜、葡萄、猕猴桃、核桃、竹笋等多个种植基地,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党支部+合作社+公司”模式,将地域特色与农业资源、乡土文化以及旅游要素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充满活力的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路子,为镇域经济发展增添了“新引擎”。
汉旺镇抢抓机遇,以路为“媒”,发展生态农业,种植葡萄600余亩、枇杷2000余亩、桃子600余亩、梨树3000余亩。在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基础上,该镇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构建新型乡村产业体系,加快推进“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转变,实现了产业兴旺、农村繁荣、农民增收。
广济镇依托乡村振兴战略,紧抓“乡村旅游火热”机遇,围绕创建民宿特色村的目标,动员村民改造闲置农屋,大力发展避暑观光旅游以及康养民宿产业,打造生态农产品品牌,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前来。
如今,以路美村、以路兴业、以路富民,“交通+”给村民带来了经济效益,促进了绵竹乡村振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