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15日电 (衡欢)稻谷飘香,鱼儿肥美。近日,在西充县常林镇锦屏山村“鱼米之乡”项目基地,一块块稻田金黄饱满,田周水渠内,一网网鲜活的鱼儿“上蹿下跳”,一派稻香鱼肥、鱼跃人欢的丰收场景。

放水、网鱼、称重……捕捞现场,村民们分工合作,不一会儿,一条条活蹦乱跳的“稻花鱼”便收入盆中。“我们在锦屏山村‘鱼米之乡’项目基地流转水田1000余亩,进行稻渔综合种养。”该基地业主罗浩介绍,今年基地共养殖鲫鱼、裸斑和草鱼共计50万尾左右,近日,稻田内水稻和鱼类相继成熟,迎来稻鱼“双丰收”。

“以前这些分散的小田只能种水稻,经济效益低,经过稻鱼基地建设项目改造后,土地集中平整,小田变大田,水稻收获的同时,每亩还能产出鱼150公斤左右,实现亩增收3000元以上。”罗浩说,在水田里,鱼为水稻除草、除虫、松土,水稻为鱼提供庇护场所、饲料,稻鱼共生的生态循环养殖模式有效促进农药化肥使用减量、农田生态系统功能明显改善,实现水稻稳产、水产品增收,促进农业绿色化生产。
“今年全县‘鱼米之乡’基地预计产优质水稻4万吨、鱼类1.2万吨,亩均纯收入增长3倍以上。”西充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鱼米之乡”项目坚持“大园区、小业主”发展模式,目前园区招引培育粮油龙头企业2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5家、示范家庭农场24家,带动园区5600余户农户参与稻渔种养殖,形成以农民专合社为纽带、家庭农场为骨干、龙头企业为带动的现代稻渔种养经营体系。
目前,西充稻渔综合种养基地面积达2.4万亩,渔业产值增产近亿元,“鱼米产业兴旺、乡民生活富足、生态环境宜居、文化特色鲜明”的公园式美丽“鱼米之乡”正逐步形成。据了解,下一步,该县将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以培养壮大一批优质水产品为依托,打造示范样板,全力推动全县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加速发展,实现稻鱼“双丰收”、种养“双效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