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lyxw > 中新网四川

广元朝天:曾家山崛起的“绿色密码”
2022年09月06日 17:24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6日电 (张敏)九月的曾家山,依然一脉青黛、满目葱茏,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23℃的宜人气候吸引了南来北往的避暑游客沉浸在这方“小养胜地”中,观日出云海、赏星空银河、品民风民情,优哉游哉,乐而忘返;而坐享生态红利的当地群众仅一个避暑季,就赚得盆满钵满。

曾家山高山露地蔬菜便陆续进入成熟期。
曾家山高山露地蔬菜便陆续进入成熟期。

  “以前交通靠走、通讯靠吼,吃洋芋果、烤疙瘩火;现在用天然气、开小轿车、住小别墅。”“以前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曾家山人,现在我很骄傲我是曾家山人。”……是什么让曾是贫穷落后代名词的曾家山摇身变成美名远播的避暑胜地,它的觉醒与崛起,又蕴藏了怎样的绿色密码?

  一个理念——绿水青山、冰天雪地就是金山银山

  位于曾家山腹地的李家镇永乐村,青山环绕,风景秀丽。

  近几年,当地群众一改祖祖辈辈靠种地为生的传统,用窗明几净的新居、野味浓郁的饭菜陆续开办起了100多家农家乐,吸引一拨又一拨城里人前来避暑休闲,就连邻省的人也来这里观光旅游,小小山村搞起了“跨省经济”。

  “十多年前,永乐村没有一寸水泥路,全村群众一年到头在土地里刨食,一滴汗珠摔八瓣,还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紧巴日子;而现在,仅靠办农家乐,乡亲们一年收入就能超过十万元。”永乐村党支部副书记马建忠感叹之余满是感恩,“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我们靠山吃山有了新‘吃法’!”

  永乐村之变,仅是平均海拔1400米、总面积737平方公里、属喀斯特高山台地的曾家山地区发展交出的“绿色成绩单”中的一小项。

  今年六月,总投资1.5亿元的曾家山滑雪场集群、马头岩(单板)赛事中心项目正式开工。据该项目负责人黄地介绍,项目预计10月底完成主体建设,在今年雪季与广大游客见面。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四川、陕西、甘肃区域内首个专业单板滑雪场,为推动建设曾家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注入强劲动能。

  “绝不能让曾家山群众守着生态美景,端着‘金饭碗’过穷日子。”近年来,朝天区立足曾家山优势自然资源,破困前进、攻守并举、转型升级,着力打造春踏青、夏避暑、秋赏叶、冬滑雪的全时、全域旅游格局,走出一条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共生之路,把“绿水青山”“冰天雪地”加速变为了“金山银山”。

  如今的曾家山,不再只是一座山,更是朝天区域旅游的金字招牌。据统计,仅入夏以来,曾家山接待游客就超过4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亿元。

  一条经验——立足本地资源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初秋的曾家山,甘蓝滴翠、辣椒飘香,经过春夏两季的沉淀和酝酿,丰收在群众的期盼中如约而至。

  “从五月份起,曾家山高山露地蔬菜便陆续进入成熟期,我们每天采摘发送蔬菜大概在2、30吨左右,供不应求。”连日来,曾家山两河口镇蔡家嘴蔬菜产业园区,惠农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蔡万平都带领着数十名群众在园区忙活。今年,合作社蔬菜复种面积达到1500余亩,产值将超过500万元。

  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

  近年来,朝天区立足曾家山独特的气候特征、资源禀赋和生态优势,始终把高山露地蔬菜产业作为当地群众增收的主导产业,按照“扩量、提质、创牌、增效”的发展思路,着力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重融合,加快促进蔬菜全产业链发展。

  为降低高山露地蔬菜种植、采收时农资和农产品运输中的人力成本,破解山区农业机械化运输瓶颈,朝天区统筹各方资金,在两河口镇高山蔬菜科技创新与成果示范基地先后建成单轨运输线1万米、配备20台单轨运输机,为当地群众利用山地创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除此之外,朝天区通过建设“朝天云蔬”数字化平台,在曾家山11个蔬菜种植基地安装65套农业四情物联设备和数字化系统,依托数字化技术进行标准控制,在为农户和种植专家搭建起技术服务快速通道同时,实现了高山露地蔬菜“从田头到餐桌”全程可控。

  步履所往、即是远方,数十年的接续奋斗,让曾家山旧貌换新颜。如今,曾家山年高山露地蔬菜复种面积达40万亩,产量近100万吨,产值10余亿元,基地乡镇农民人均蔬菜收入达1.4万元。(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