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lyxw > 中新网四川

宜宾高县11万亩再生稻奏响丰收“乐章”
2022年10月17日 13:59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17日电(吴平华 罗景萍)近日,在宜宾高县来复镇燕子村,上千亩梯田再生稻进入了收割期。阳光下,金黄饱满的稻穗迎风摇曳,将大地染成一片金黄,村民们抢抓晴好天气开镰收割,一幅绚烂多彩的秋收画卷在山野间铺展开来。

再生稻迎丰收,大地铺开金色画卷。罗景萍 摄
再生稻迎丰收,大地铺开金色画卷。罗景萍 摄

  据悉,再生稻是水稻种植的一种模式,在头季水稻成熟后,取稻株上三分之二处收割稻穗,留下的植株和根系,通过施肥和培育,重新发苗、长穗,实现再收一季,具有生长期短、省种省工、增产增效等优势,种植性价比高。

  “今年的再生稻颗粒饱满,收成不错。”村民谭仕万割下一茬稻穗高兴地说。燕子村水稻种植历史悠久,近年来,该村将粮食生产和生态治理相结合,通过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梯田生产步道和灌溉渠,提高农户生产运输效率和种粮积极性,全村水稻种植面积达到了1600余亩,头茬水稻已于今年8月份完成收割,经过蓄留和管理,如今再次迎来了丰收。

  “今年种了5亩田的水稻,头一季收获了7000多斤稻谷,眼下这批再生稻估计还能收1000多斤,没去成本又多了一份收成,还是不错。”谭仕万介绍说,今年水稻遭遇了罕见的持续高温天气,有所减产,后续气温回归正常,他将5亩田全部蓄留起了再生稻,通过加强田间管理,再生稻长势良好,也算是把头季的损失补了回来。

志愿者深入秋收一线帮助抢收再生稻。罗景萍 摄
志愿者深入秋收一线帮助抢收再生稻。罗景萍 摄

  放眼望去,沉甸甸的稻穗“笑”弯了腰。为了确保成熟的再生稻颗粒归仓,该村及时组织党员志愿者和便民小骑手组成“助农秋收小分队”深入秋收一线,帮助缺乏劳动力的家庭抢收再生稻,鲜艳的“志愿红”与金黄稻田交相辉映,成为了山间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据悉,为了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高县按照“扩面增产、提质增效”的总体要求,在头季水稻收割完成后,积极鼓励各再生稻适宜区本着“应蓄尽蓄”原则,在确保蓄留面积、扩大有收面积、提高单产水平上狠下功夫。同时,及时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做好再生稻的田间管理,力争蓄留一亩、成功一亩、高产一亩。目前,全县11万余亩再生稻已陆续进入收割期,预计将在本月底全面完成收割。(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