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11日电(吴平华 李瑞琪)当前晚秋生产正是热火朝天阶段,宜宾市叙州区趁早谋划、抢抓生产,确保土地应播尽播、应种尽种,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增效创收,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大有可为。
农废循环利用 “秸”尽全力增值

“以前我们的秸秆都是堆在地里焚烧,虽然方便,但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回收秸秆、杂草再利用既节省了劳力,又增加了经济收入。”宜宾市叙州区樟海镇村民谢兴华说。
近日,在樟海镇岷江社区村二大队田间地头,随处可见一派繁忙景象,村民们正在田地里开展除杂、打垄、整地,用电动三轮车将满满一车秸秆搬运到附近道路上的一处秸秆临时收储点。不多时,临时收储点堆积成小山的秸秆,运往位于观音镇蟠山村高油组的宜宾强渝木业有限公司进行产业化利用。
据了解,宜宾强渝木业有限公司是一家回收小麦、秸秆、农林废物作为原材料,经过机械粉碎、混合、挤压、烘干等工艺制成颗粒状燃料的生物科技企业。连日来,该公司工作人员开着大货车,到附近各镇(村)回收玉米秸秆、农林废弃物,回收到公司经过处理后生产成燃料,极大促进了当地秸秆有效利用,变废为宝。
“现在是秋收季节,我们公司近段时间忙于樟海镇、观音镇的农业废弃物回收,废弃物每两吨可以生产一吨生物质颗粒燃料,这种燃料具有热值高、无烟无灰、不结焦等优点。”宜宾强渝木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怀强说。
“为有效管控秸秆露天焚烧,樟海镇自今年8月份以来,组织岷江、永乐两个坝区共12000亩农户责任地进行秸秆清杂,同时将清杂出来的秸秆统一堆放至公共沿线指定地点,由第三方公司转运收集回收再利用。”樟海镇副镇长李飞介绍。
闲地重整赋能 人民创耕增收

金秋10月,叙州区观音镇的田野机器轰鸣,挖掘机长臂挥舞,正在将土地“化零为整”。
“以前零散的土地都没人愿意管,很浪费,现在冬闲地都利用起来创造价值了,我们收入增多也很高兴。”观音镇村民游丽说。
近日,叙州区观音镇以村级为主体、以群众为主人、厘清干部责任,本着资金自筹、群众自愿、管理自主的原则,在宋显、佑之、合林、分水等10余个村,充分利用,将“小田”变“大田”,种植川芎、车前子等中药材1000余亩,其中,宋显村800余亩。
观音镇勇春家庭农场作为带动主体,不仅为村民提供种苗和技术,还承诺保底价收购,平均亩产值4000元左右,纯利润可达3000元,且不影响来年大春播栽,实现稻药轮换模式。“小田”变“大田”,让闲地忙起来,解决了田块零碎、生产低效等问题,也避免了土地季节性撂荒,同时还实现了农民增收,可谓一举多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