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大运 成就梦想 | 成都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中心
时间:2023年07月21日 15:03来源:川观新闻

  7月20日,成都大运会城市宣传系列新闻发布会(第13场)“科技成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专场举行。借由大运会的影响力,全世界都将看到成都科技充满活力的发展态势。发布会上,成都市科技局、成都市委人才办等部门及企业负责人介绍成都最新的有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的各项举措,共同推动成都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中心。

  28条措施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的“真问题”

  科技成果转化是今年成都市科技创新工作的“一号工程”。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论证分析,7月13日,成都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了《成都市进一步有力有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为“缝合”科技经济“两张皮”,提出28条具体政策措施。

  “科技成果转化目前还存在成果本地转化率低、成果转化服务链条不完善、创新平台成果溢出不足等主要问题。”发布会上,成都市科技局副局长陈钢提出,《政策措施》的出台是为了解决成都科技创新存在的真问题。

  其中,为解决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低问题,《政策措施》出台了五个方面的硬措施,“真金白银”是关键词,重点鼓励高校开放科研,加深与市场的连接。比如支持本地企业购买高校院所技术成果在蓉转化,按成交额给予企业财政补贴;高校院所科研人员带成果在蓉创办、领办科技企业,按实缴资本金给予补贴;支持区(市)县与高校结对联动,利用校园及周边存量房产建设成果转化孵化载体,在5年过渡期内土地用途和使用权人可不作变更等。

  除了促进科技成果本地转化外,《政策措施》还就完善成果转化服务链条、改革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发挥创新平台成果溢出作用推出一系列措施。

  实验室、大装置、中试平台助力科创建设

  科技成果落地最重要的“硬件”配备,是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科技基础设施投入。发布会上,四川天府新区新经济局局长刘杰介绍,西部(成都)科学城为承担起建设成渝科技创新中心的重任,在硬件上已经集中布局高能级实验室,同时打造“大装置”集群。

  去年以来,西部(成都)科学城启动建设了太行实验室,先后揭牌运行了天府兴隆湖实验室、天府永兴实验室等4个领域天府实验室,已经基本搭建起“国家实验室+省级实验室+重点实验室”的高水平实验室体系。在“大装置”方面,西部(成都)科学城正在全力推进跨尺度矢量光场时空调控验证装置等2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多态耦合轨道交通动模试验平台等4个省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推动6个科教基础设施、5个交叉研究平台、22个科技创新基地落地运行,初步构建起学科方向关联、功能互相支撑的大装置集群。

  “成都高新区正加快实施中试跨越行动计划,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成果中试首选地。”成都高新区科技创新局局长宋大勇介绍,在硬件设施方面,高新区今年也持续加大投入,对外招引和对内引导一批中试平台,总投资20亿元的IGBT中试平台(一期)、总投资1亿元的集成电路先进封装中试研发平台、总投资1.5亿元的生物治疗中试平台等25个中试平台陆续竣工、投用。未来五年,高新区中试平台将服务1000个中试项目,实现200个创新产品上市,孵化100家创新型科技企业,促进产业建圈强链。

  真金白银支持科技工作者

  1000万、300万、76万、20万……招徕有发展潜力的科技人才,成都毫不吝啬。发布会上,成都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市委人才办专职副主任阳夷表示,围绕集聚科技领军人才,成都实施“蓉漂计划”“蓉城英才计划”“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给予个人最高300万元、团队最高1000万元资助。围绕培育青年科技人才,出台博士和博士后支持政策,给予博士后最高76万元资助,建强博士后“两站一基地”,对新设站点给予20万元资助。

  那么,谁来定义“人才”?成都把人才的评审权授权给用人主体,授权给最了解人才也最需要人才的机构,支持用人主体“带指标、带政策”靶向引才。进一步,赋予人才更大的自主权。成都推行重大科技攻关首席科学家负责制,持续深化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和资源调度权。

  为更好地服务“人才”,成都拿出的诚意同样是真金白银。围绕优化人才金融服务,实施人才企业上市梯度培育计划,推出“人才贷”“研发贷”“成果贷”,累计发放贷款超79亿元,支持人才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跨越发展。建设成都智慧人才服务平台,上线后已累计使用超过23万人次;实施人才安居工程,通过构建“租售补”一体的人才安居服务体系,着力实现“蓉漂之后,再无漂泊”。川观新闻记者 蒲南溪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