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有力有效 成都多措并举破解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难题
时间:2023年07月21日 15:05来源:看度新闻

  7月20日,成都大运会城市宣传系列新闻发布会(第13场)“科技成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专场召开。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陈钢结合《成都市进一步有力有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政策措施》),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在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程中,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是重要引擎。2023年7月13日,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了《成都市进一步有力有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政策措施》),对有力有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作出部署。

  陈钢介绍,成都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能力提升,着力破解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难题,在深化科技成果改革、完善政策体系、畅通转化渠道、优化完善服务等方面持续深化实践,逐步探索出一条成都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道路。近年来,成都职务科技成果“先确权、后转化”改革、“科创通”平台服务企业的经验做法获得国务院大督查通报表扬,成果权属改革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成德绵地区成为中西部首个获批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示范区。

  《政策措施》围绕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平台、打造成果转化服务生态集聚区、提升企业成果吸纳转化能力、培育以成果转化为导向的新型研发机构、加强国资国企创新转化激励、鼓励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发挥场景应用对成果转化的牵引作用、加大科技金融对成果转化的赋能力度、升级成果孵化转化载体、建立西部(成都)科学城成果转化机制等共10个方面,提出了28条具体政策措施。主要体现在推进成果就近就地转化、完善成果转化服务链条、改革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发挥创新平台成果溢出作用四个方面。

  对于《政策措施》提到的要大力支持中试平台建设,成都高新区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成果中试首选地。

  一是创新出台十条政策,涵盖平台建设、项目孵化、人才保障、中试项目、金融资本五个维度,给予中试平台5年最高5000万元、中试项目5年最高1000万元支持,给予平台服务项目以及项目使用平台双向补贴,设立50亿元规模中试平台建设基金;二是创新建立运营机制,即“‘瓦特’式人才+市场化主体+商业化运营”模式;三是创新发起联合倡议,与清华、北大、川大、电子科大、西南技术转移中心等有关方面发起共建“中试+”科技成果转化创新生态联合倡议。

  半年来,成都高新区聚焦主导产业,围绕首批十大方向,对外招引和对内引导一批中试平台,总投资20亿元的IGBT中试平台(一期)、总投资1亿元的集成电路先进封装中试研发平台、总投资1.5亿元的生物治疗中试平台等25个中试平台陆续竣工、投运,其中智能硬件中试平台为川大呼吸式捕蚊机成果进行中试熟化,该产品已正式量产并在大运会大运村投入使用;总投资12亿元的功率半导体中试研发平台等8个中试平台正在加快建设。未来五年,中试平台将服务1000个中试项目,实现200个创新产品上市,孵化100家创新型科技企业,促进产业建圈强链。

  聚焦未来产业培育,成都高新区坚持以产业生态为底座,汇聚关键核心资源,加快构建知识创造迭代活跃、领先技术加快转化、领先产品持续涌现、主导产业集群成链、城市标签级科技领军企业引领发展的区域自主创新体系。一是聚焦顶尖人才,通过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产业创新领军人才政策,依托天府实验室、高能级校地合作平台、岷山行动计划等汇聚海量“金种子”;二是聚焦成果转化,建设以成果转化为代表的高能级产业创新平台;三是聚焦科技成果资本化,打造100亿元天使母基金和3000亿元产业基金创新资本。目前,生物芯片、类脑智能、合成生物、先进计算、量子科技、氢能等未来赛道正在加快布局孵化。

  作为成都市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和主阵地,3年多来,四川天府新区担当起建设西部(成都)科学城的重任,统筹“一核四区”,不断筑强创新策源转化功能、培育壮大现代产业体系,为成渝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打牢了坚实基础。

  一是构建“实验室”体系。启动建设了太行实验室,先后揭牌运行了天府兴隆湖实验室、天府永兴实验室等4个领域天府实验室,基本搭建起“国家实验室+省级实验室+重点实验室”的高水平实验室体系。

  二是打造“大装置”集群。全力推进跨尺度矢量光场时空调控验证装置等2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多态耦合轨道交通动模试验平台等4个省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推动6个科教基础设施、5个交叉研究平台、22个科技创新基地落地运行,初步构建起学科方向关联、功能互相支撑的大装置集群。

  三是筑强“国家队”力量。先后引聚了中科系、中核系等26家国家级科研机构,布局建设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等94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形成了国家科研力量多维布局、协同攻关的发展态势。

  四是推进“高校圈”建设。积极联合知名高校,共同打造科研任务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的新型研发机构,现已布局了清华、上海交大、西北工大等66个校院地协同创新项目。

  五是强化“人才港”效应。着力完善人才成长的优质环境、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生态,实施了天府英才、四派人才等各类人才计划,为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量身定制服务,已吸引2100余名高层次人才就业创业。

  六是培育“新经济”优势。致力以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通过成果转化、龙头牵引、产业链接等多种方式,引育高新技术企业5000余家、科创板上市企业11家,现已培育形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数字经济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在成都大运会中,四川天府新区将培育孵化的创新平台、创新企业也纷纷献技献策,在场馆建设、智慧生态、赛事保障等多方面提供大量产品和服务,让“科技赋能赛事”,全面助力成都大运会顺利举办。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