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运会通过新能源汽车使用、无纸化办公、办公租赁、减少塑料制品等措施产生碳减排量3.2万吨。”这是记者从12月22日,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解读《成都大运会绿色低碳办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新闻通气会上获悉的。

成都大运会绿色低碳办赛成果如何?这份报告全解读
时间:2023年12月26日 13:25来源:川观新闻

  “成都大运会通过新能源汽车使用、无纸化办公、办公租赁、减少塑料制品等措施产生碳减排量3.2万吨。”这是记者从12月22日,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解读《成都大运会绿色低碳办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新闻通气会上获悉的。

  此前,成都在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筹备之初,即出台行动方案,提出把绿色低碳管理理念贯彻到赛事各阶段、全过程。成都大运会绿色低碳办赛情况怎样?有何成果?通气会上,相关人员围绕《报告》进行详细解读。

  看《报告》编制

  专家团队多方调研、严格审核

  此次发布的《报告》共2万余字,分为六大部分、十个章节,包括赛事基本信息、绿色低碳实践典型成果、碳排放情况与碳抵消措施、低碳实践遗产等内容。

  《报告》如何诞生的?

  成都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杨斌平介绍,为系统反映成都大运会绿色低碳办赛的实践成果,向世界讲好绿色低碳的“成都故事”,今年3月,大运会执委会城市工作服务部联合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启动《报告》编制工作。通过市场化机制招募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有限公司,负责《报告》总体编制工作,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积极参与;招募成都大汇低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碳盘查工作,同时委托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开展碳核查与碳中和评价工作。

  “我们多次组织专家团队赴各赛区、场馆以及大运村现场调研,向成都市公交集团、国家电网成都供电公司、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等有关单位挖掘绿色低碳亮点信息。”杨斌平说,工作团队经过半年多的细致整理、反复审校、广泛意见征求、典型案例提炼,并通过专家团队严格审核,最终形成《报告》。过程中,还得到了天府永兴实验室、成都市大气复合污染防控院士(专家)工作站、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等机构院士专家团队的大力支持。

  看成果亮点

  低碳办赛实现“四个首次”

  《报告》集中展示了绿色低碳实践典型成果。

  《报告》显示,本届成都大运会绿色低碳成果取得了“四个首次”的突出成绩,即西部地区首个实现碳中和的国际大型体育赛事,首次在国际大型赛事中运用本土碳普惠机制助力低碳观赛,首次在国际大型赛事中实施观赛个人碳中和,首次在国际大型赛事中运用二手循环服务。

  “我们对标冬奥会‘事前有计划、减排有措施、事后有交代’的低碳办赛管理经验,围绕‘低碳能源、场馆、交通、运营、参与’五个方向,形成了一系列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赛事侧联动城市侧的典型成果。”杨斌平说。

  低碳场馆方面,大运会新建场馆均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以上标准,赛后场馆可持续利用率达到100%;

  低碳能源方面,赛时期间因地制宜使用可再生能源,充分发挥四川水电优势,清洁能源供应达到100%;

  低碳交通方面,大运会期间共有1340台新能源大巴和1000余台新能源小车用于交通服务,50台本土造氢能源公交车运用到赛事保障,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0%;

  低碳运营方面,大力实施“赛事无废行动”,蔬菜类食材本地化供应比例超过70%;

  低碳参与方面,通过“碳惠天府”平台,以竞赛场馆、文化点位为重点,积极引导公众参与低碳行为,累积参与人次达到134万。

  此外,在碳排放与碳抵消方面,成都大运会在场馆建造、交通出行、物资使用等方面产生的碳排放量达到37.46万吨。通过新能源汽车使用、无纸化办公等措施,实现了3.2万吨的碳减排。并且,通过多个企业和机构的努力,成功完成全过程碳排放的中和,达成赛事的“碳中和”目标,体现出成都以举办大运会为契机,全力推动践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显著成效,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大运会执委会城市工作服务部党组成员、专职副部长杜胜歌介绍,《报告》将随后在大运官网上线,旨在为其他领域推广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提供经验参考。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