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hms > 成都日报

《中国诗词大会》首位盲人选手是个成都姑娘
2021年04月12日 14:45 来源:成都日报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谢晓莉老师(左)与吴幽

  4月10日晚《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第七期迎来了一位特殊选手——“00后”视障女孩吴幽。这也是该节目开播以来第一位盲人选手。这位落落大方的吴幽是来自成都的可爱女孩。

  吴幽是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盲普高三年级学生。虽然从小失去了光明,但她的内心世界光明乐观,爱好音乐和文学。日常生活中除了喜欢诗词,还喜欢弹尤克里里、弹中阮和唱京剧。节目中,她在主持人的邀请下,清唱了京剧《梨花颂》选段,唱腔优美,荡人心魄。

  现在正处于特教生“高考”时间段,吴幽目前正在各考点参加考试,最近她正在烟台备考。为了不影响她考试,记者联系上了她的母亲和老师,从他们口中认识了这位乐观向上的成都姑娘。

  “不管有没有人看我,我都要开花”

  “我要向大家特别介绍一下吴幽,因为每一场比赛,她的成绩都非常靠前。她每次都可以全部答对,可是,在答快这件事情上,总是差那么一点点……吴幽,是双眼看不见的。她没有办法独立完成答题,每一次答题,都要口述自己的答案,由工作人员帮她操作。这也就注定了在时间上她要花去更多。所以我很冒昧地想替我们导演组做这样一个请求——替吴幽争取一个机会,让她可以走上我们的主舞台。”在2021年4月10日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第七场中,百人团均赞同主持人龙洋的请求。

  2020年10月,《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在全国地区进行海选。接到海选通知,第五季《中国诗词大会》选手、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盲语文组教师谢晓莉立即替吴幽报了名。经历了杜甫草堂现场海选、北京节目组电话复试后,在谢老师一路陪同下的吴幽获得了进入百人团的资格。

  “《中国诗词大会》之前都没有盲人选手,我去了之后如果要看屏幕答题怎么办呀?”参赛之前,吴幽尚有这些担心。然而她却以自己出色的表现,不负众望,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绽放了光芒。

  为了走上诗词大会的舞台,她一路过关斩将,获得了千人团与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运动员委员会主席杨杨的支持,成功进入个人追逐赛。虽然最后未能晋级,但吴幽的表现足够精彩。吴幽还现场吟诵了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送给默默奉献的特教老师们:“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节目中,吴幽有一句话讲得很好:“不管有没有人看我,我都要开花。”一路走来,她以自信大方、乐观开朗的态度,展示着她的才华、热爱、理想与坚持。

  “诗词就如同好友与她朝夕相伴”

  问起了解吴幽的老师,很多人会说到一个词“优秀”。谢晓莉老师很认同这个评价。“她爱阅读、爱思考,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谢老师说,吴幽的语文成绩很好。特教校的高三同学每个月都要月考,题目和普高生一样,分值也是150分。吴幽的语文科目成绩,好的时候可以考138分左右,最低也是120分左右,“除了语文,她英语成绩也很不错。”

  谢老师说,因为喜爱诗词,在同学们的鼓励下,自己曾报名参加过上一届诗词大会,成功过了海选参加了节目录制。“吴幽得知后,主动表达了她也想参加。我们当即决定报名第六季的《中国诗词大会》。从海选到最后成为百人团一员,吴幽也是层层闯关。”谢老师说。

  “唱歌和读书应该是让她最快乐的事吧。”谢老师说在初一年级时短暂教过吴幽一段时间,到后来高一再教吴幽,吴幽的谈吐与对问题的思考,都让她感觉到了吴幽厚积的阅读量,“诗词就如同好友与她朝夕相伴。她会因为很喜欢苏轼,去背关于他所有的诗词;她会因为很喜欢红楼梦,把其中最爱的诗背下来。”

  吴幽的妈妈蒋阿姨说:“这次参加诗词大会前,她曾很不安地问我‘妈妈你说我看不见去可以吗’,然后还没等我回答,她马上说‘老师说我可以,我觉得我就应该没问题’。”蒋阿姨说,一直以来,开朗的女儿,有时候也会迷茫,但她总能快速调整好,非常懂事,“她参加比赛前我给她说,我不需要你非要得到什么名次,开心快乐地参与其中,拥有一次愉快的经验就好。”

  “我的生活中,有诗,有书,还有我的朋友们。我知道未来的路还有很长,我会向着心中的光亮,继续前行。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有没有人看我,我都要开花。”吴幽在节目中这样说道。

  在吴幽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困难的不惧。这也是她最打动我们的地方。

  《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第七场播出这天,刚参加完两所大学组织的残疾人高等教育单考单招的吴幽,去长安大戏院现场听了她喜欢的《朱痕记》,去参观了她向往已久的梅兰芳纪念馆,而后,她将继续踏上高考的征途。

  中国有8500万残疾人,其中向来不乏优秀者。他们或在某一领域发光发热,贡献力量,或在自己的人生中孜孜追求,悉心经营。他们坦诚自我,锐意求真;他们包容给予,与人为善;他们深揣理想,向美而行。

  未来,吴幽也会像所有认真生活的残障人士一样,昂然奔赴她诗书相伴的人生。

  本报记者 赵子君

  图片由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提供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