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14日电 (王晓燕 王欢)近日,经历了一个多小时的手术后,3岁3个月的小月儿(化名)被推出了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介入手术室。面对父母焦急而期待的眼神,她的主治医生郭永宏面带微笑,语气轻松:“第二次手术非常成功,以后她就可以放心地健康成长啦!”小月儿父母喜极而泣。
在妈妈肚子里就出现心脏异常,出生后生长发育迟缓体弱多病,被查出身患两种先天性心脏病,辗转多地求医差点做开胸大手术,好不容易等到痊愈的机会却突遭家庭变故无力支付医疗费……命运曾给3岁的小月儿开了不止一个玩笑,幸好有父母毫无保留的爱和成都市妇女儿童医院心脏内科医护的妙手仁心,终于闯过了一道道关卡,开启健康的人生。
身患两种先心病 治疗面临两难局面

小月儿出生在广东,妈妈怀孕时就在一次四维彩超中发现了她有冠状动脉瘘,医生告知孩子出生后很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她出生后,发育明显比其他孩子慢,1岁8个月时体重仅有8.5公斤,而且经常感冒、发烧。
父母带她到医院彻底检查,这才发现是她的情况比孕期医生预测得还要复杂得多:不仅存在右冠状动脉右房瘘(心脏表面的一条主要血管存在与心房相通的结构异常),还患有动脉导管未闭(胎儿时期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存在的一个通道,出生后本应闭合却未闭合),这两种心血管异常都属于先天性心脏病,会让供应孩子生长发育的营养物质被分到不该去的地方——肺,不仅会让身体其他部位得不到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还会增加肺部感染风险。所以她的生长发育明显落后,而且很容易生病。
如果是只有一种先心病的患儿,医生通常会建议父母可以“等一等”,等孩子长大一些再做手术更安全。但小月儿有两种先心病叠加又相互影响,身体承受的负担要大得多,治疗已经刻不容缓。
但是怎么治,又让小月儿的父母犯了难。医生说,不开刀的介入手术自然是首选,却因为小月儿的部分血管还没有发育到可以容纳输送鞘管以及封堵器进入,不能同时实施动脉导管未闭和冠状动脉瘘的介入手术;要想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只能开胸手术。
父母心里非常纠结,迟迟下不了决心,“必须开胸吗?”他们带着小月儿辗转了很多医院求诊,医生的建议都差不多,“不开胸就只有继续等待,等孩子长大点再做介入手术,但等待的过程会继续影响生长发育,呼吸道感染的风险持续存在,不仅要花费家庭大量经济和精力,甚至孩子还有出现严重并发症失去手术机会的风险。”这样两难的困境,让父母更加焦心。
拆解复杂先心病手术 一分为二不开刀
去年4月份,在朋友的推荐下,小月儿父母又来到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心脏内科求诊。面对他们“不开刀”的要求,接诊的杨艳峰主任在仔细研判了孩子病情后,给出了一个全新的答案,“可以,介入手术分两次做就行!”
杨艳峰主任解释,既然没有两全的方法一次解决两种先心病,那么就可以换个思路,一步一步来——第一次介入手术只解决孩子动脉导管未闭的问题,这个手术对血管的要求低一些,可以为孩子的生长发育尽量争取时间;等条件成熟后,再做第二次介入手术治疗冠状动脉瘘,完成彻底根治。只是两次手术之间会间隔1~2年,期间还要继续就诊随访。
听完这个既不用开胸、又能够彻底治愈的全新治疗方案,小月儿父母非常激动,立即表示:“我们马上入院,您给安排手术吧。”
仅在大腿根部穿刺两个针眼,手术时间半小时,住院三天——第一次手术很顺利地结束了。出院后规律随访,小月儿生长发育明显改善,也不经常感冒了,父母也非常的开心,充满着希望等待着第二次介入治疗。
痊愈在望却突遭家庭变故 慈善救助终圆她痊愈之梦
2022年8月,小月儿过了3岁生日,体重也长到了12.5公斤,可以做第二次介入手术了。但天有不测风云,妈妈突然查出了甲状腺肿瘤,需要手术治疗,这对几年来奔波求医的家庭来说犹如雪上加霜。让孩子治疗,还是让妈妈治疗?全家人陷入了两难。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儿童心脏内科介入管理组组长郭永宏医生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主动联系了相关先心病救助基金,在他和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慈善部的积极帮助下,一家人完成了“中央专项彩票公益大病儿童救助基金”的申请,终于解决了后顾之忧。
10月12日,小月儿的第二次手术仅花了一个多小时就顺利完成,术后3天出院。术后随访体检显示,她心脏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各项生长发育的指标已经跟上了同龄人的进度,可以说是“彻底治愈”。
科普:为什么先心病可以不开刀?
专家介绍,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方法分为手术治疗与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就是在X线、超声等影像设备的引导下,一般是穿刺大腿根部血管,通过直径为2-4毫米的鞘管将大小合适的封堵器送至病变部位,封堵缺损或未闭合的动脉导管,以达到治疗目的。
和外科手术(开刀)比起来,介入封堵具有创伤小(只在大腿根部留下3毫米左右的针眼)、手术时间短(约1小时)、出血少(避免输血风险)、恢复快(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床)、不需特殊麻醉及体外循环、住院周期短(约1周)、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目前,对合适做介入治疗的先心病患儿,介入治疗成功率在98%以上,而且如果介入治疗效果未达到预期,对后续再开展外科手术基本不影响。
虽然不是所有先心病都可以用介入治疗,不过随着介入器械的不断改进、医生经验的积累和操作技术的提高,介入的能力范围也正在不断扩大。除了以“瘘、狭窄、破损、未闭”等为关键词的先心病适合介入封堵治疗之外,现在部分复杂性先心病已经可以采取外科术后继续用介入治疗、介入技术与外科手术联合等新技术来治疗,特别适合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患者。
据了解,目前在儿童复杂性先心病的治疗中,介入的“参与度”很大程度上体现医疗机构和医师的技术水平。所以专家建议先心病患儿家长,在开始治疗之前,应该到高水平的医疗机构进行全面的检查,严格区分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的适应征,权衡利弊,制定合理、可行的最佳方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