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houye > 四川新闻网

声音杂志正式发布!成都30名小小志愿讲解员向世界发出最美童声邀请
2021年04月26日 11:30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为弘扬天府文化、助力“三城三都”建设,宣扬美丽宜居公园城市,4月24日,由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成都商报·成都儿童团承办的2020-2021年“爱成都·迎大运”小小讲解员志愿服务活动颁奖典礼暨“城市声音杂志·大运篇”发布仪式,在金牛区荷花池街道五丁社区举行。

活动现场

  用行动传递城市精神

  为30名优秀小小讲解员颁奖

  阵阵清脆的童声、朗朗悦耳的旋律、萌动可爱的舞蹈、灵动专业的讲解……4月24日下午,一本特别的声音杂志在荷花池街道五丁社区首次亮相蓉城,30名声音杂志的小小“创作者”们集聚一堂,在收获一份荣誉的同时,更将成都这座赛事名城的故事,以中英文双语讲解给世界听。

  颁奖典礼以一段动感十足的儿童舞蹈开场,孩子们萌态十足的表情动作瞬间逗乐了在场市民代表。而后,展现前期活动开展情况的VCR将时光拉回到最初时刻。数百个参与选拔的视频、外出采风的合影、志愿服务进校园片段等,一幕幕参赛历程在颁奖现场重现。这一路,都有小小讲解员的身影,他们也成为了此次志愿服务活动的见证者。

  接下来,王瑞霖、余美纶两名优秀的小小讲解员代表,在现场以中英文双语的形式,为大家解说成都赛事名城建设的故事。标准的发音、大方的谈吐、专业的解说……让现场观众仿佛置身于体育场馆,切身感受城市的激情,让大家看到了一支高标准、高素质的讲解团队。观众们掌声连连,给两位小小志愿讲解员的表现予以高度评价。

  在激动人心的颁奖环节,从近千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的30名小小志愿讲解员,一起走上舞台,接受了主办方授予的荣誉证书。他们成为了这座城市年龄最小的优秀讲解员,将继续为城市的宣传出力。

  除此之外,可爱的成都娃们现场带来了童声合唱版《成都》。作为城市的小小主人公,同样深深地热爱自己的家乡,他们用声音宣传天府文化、以歌声传达心中的自豪。

  发布声音杂志

  国际网络视频平台传播

  让世界听见成都的声音

  在颁奖典礼上,还首度发布了30名小小讲解员双语讲解音频,以及“城市声音杂志·大运篇”。

  领导嘉宾与优秀小小讲解员代表在舞台上,共同开启声音按钮,30名小小讲解员双语讲解音频现场“发声”,“城市声音杂志·大运篇”正式发布。

  这份儿童版的城市讲解词,将以双语登录YouTube、facebook等国际网络视频平台,传递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向全球介绍成都的人文之美、生态之美、建筑之美、生活之美。

  其中一名小小志愿者讲解员表示,”很高兴能为家乡的宣传出力,以后还会继续报名参加活动,将成都最新的故事说给世界听。“

  活动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让更多的小小志愿者积极参与进来,宣传天府文化、讲好成都故事,让蓉城小小志愿讲解员们,年年都为成都发声,届届都向世界发声。”

  活动火爆

  近千名成都娃报名参与

  影响辐射超26万余人次

  为助力成都市“三城三都”建设,2020年12月初,“爱成都·迎大运”小小讲解员志愿服务活动正式启动。

  从成都美食到成都美景,从成都的历史到成都的文化,从成都的火锅到成都的熊猫……据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活动自启动以来,近千名成都娃通过上传中英双语视频报名参赛,参赛视频日浏览量屡创新高。自投票启动,短短几天时间,投票页面累计近11万人次访问,累计投出2万余票,在近半年的活动时间里,整体活动的影响辐射人群总数超26万余人次。

  通过网络投票和专业评审团择优选拔出30名优秀的小小志愿讲解员,并开展了“采风活动”和“志愿服务进校园公益活动”。小小志愿讲解员们走出校园,他们用脚步丈量绿意城市,感受公园城市之美,体验天府文化,见证体育场馆建设故事,在技术先进、模式创新、四网融合、支撑有力的城市新型基础设施之中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据悉,小小志愿讲解员们作为家乡的代言人,通过自己的解读深入了解成都,用最前沿的视角和稚嫩的童声讲解成都的基础设施建设、特色景区、天府绿道、人文地标等,以中英文双语向世界介绍成都。同时,号召成都百万中小学生用自己的理解讲述家乡故事、宣传家乡文化,成为成都新一代的建设者和宣传者,为推广自己的家乡助力,传递成都公园城市示范区之城市肌理和天府文化之城市精神,揭晓成都即将呈现给世界的惊喜。

  文/张雪婵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