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houye > 成都商报

今年成都拟实施城建和水利基础设施重大项目335个
2022年05月06日 09:17 来源:成都商报 编辑:曹惠君

  总投资约11209亿元

  今年,成都拟将实施城建和水利基础设施重大项目335个。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从成都市住建局、成都市水务局获悉,今年以来,成都已实施项目273个,其中,新建22个,续建251个。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成都市围绕“三个做优做强”,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精准补短板、强弱项,全力以赴推进重大项目建设。2022年拟实施重大城建及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共335个,其中新建137个,续建198个。项目总投资约11209亿元,2022年度计划完成投资约1895.7亿元。

  接下来,成都市还将进一步落实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推动“三个做优做强”提升城市整体功能,将进一步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全力落实项目年度投资目标。

  今年以来已实施重大城建项目共202个

  重点水利(水务)项目71个

  重大城建项目的实施,关乎城市高品质生活空间的打造。记者从成都市住建局获悉,2022年成都市重大城建项目拟实施231个,其中,新建82个,续建149个,项目总投资约9598亿元,2022年度计划完成投资约1748亿元,截至目前,已实施202个。

  那么,成都今年实施的重大城建项目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据介绍,其中有城市轨道交通项目10个,总投资约1928亿元;市政基础设施项目44个,总投资约743亿元;公共服务配套项目55个,总投资约757亿元;TOD综合开发项目33个,总投资约1816亿元;2022年计划建设人才公寓1万套、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6万套,总投资约1777亿元;城市更新项目85个,总投资约2577亿元。

  此外,记者从成都市水务局获悉,2022年拟实施水利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共104个,新建55个、续建49个,项目总投资1611亿元,2022年计划投资147.7亿元,截至目前,已实施71个。据介绍,项目类型主要包括水资源支撑、水安全保障、水净化提升、水生态建设、水管理创新等五个方面。这一批重大城建及水利基础设施项目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落地见效快,反映出今年全市重大项目投资工作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下一步成都将这样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据成都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成都市将从四方面发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一是全力落实项目年度投资目标。将加强对重点片区城市有机更新改造、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包装策划,加快推动轨道交通第五期建设规划落地,高标准谋划实施一批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设施等领域重大项目。

  二是将加大计划新开工项目协调力度。将为重大项目提供各类要素保障,推动重大项目及早开工建设,把“规划图”变成“施工图”。加快开展市域铁路S11线、武侯大道改造工程、红星路南延线互通式立交、五津站片区城市更新等38个新建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尽早启动建设。

  三是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将压实各方主体责任,实现项目天天有进展、周周有变化、月月有成效。

  四是将强化重大项目要素保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立项目全过程协调服务机制,全力保障用地、用能、用工及各项手续的办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项目点击

  1、成都市温江区蓉禾雅居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

  该项目由三个地块组成,包含22幢高层租赁住宅,合计1721套。地块西侧为在建康养项目,北边为规划道路,东侧为在建电子科大二医人工智能科技园,南侧为永宁中学,周边生活配套较为成熟。

  2、锦江区驸马片区配套社区综合体项目

  锦江区驸马片区配套社区综合体项目投资3.99亿元,位于三圣街道白桦林路西南侧,包含社区服务中心、社区用房、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文化活动中心、综合健身馆、农贸市场及公厕各1处,可提供机动车停车位310个。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三圣片区的城市服务功能,同时有效缓解周边停车需求。

  3、武侯大道(二环路至江安河)道路改造工程项目

  该项目投资20.59亿元,作为三环十六射快速路网体系重要道路,改造工程将提升区域道路通行能力,缓解交通拥堵状况,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和通勤效率。建设内容包括道路、桥梁、隧道、管线、交安、照明、慢行系统及景观绿化工程。

  4、成都市久隆水库工程

  该工程为三等中型工程,工程任务以城市综合生活供水,并作为简阳市和龙泉驿区城区应急备用水源,供水范围为成都市空港新城和简州新城,供水人口约155万人。

  5、锦江区再生水综合利用工程

  工程利用成都市第九再生水厂再生水对锦江区主要河道进行生态补水,主要补水对象为:秀水河、南支三渠、红庙子排洪渠、潘家沟、何家冲排洪、沙河、驸马排洪渠、梅香湖、陡沟河等河道。工程建成后,将切实解决区域内生态补水问题,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王垚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