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泸州合江:订单高粱有了“身份证” 智慧农业让农户“慧”种地
2025年08月28日 16:22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28日电 (王易 黄建伟 李虎)连日来,在泸州市合江县神臂城镇的高粱收购现场,每袋收售的高粱上都会贴上一张带有二维码的专属封条。“可别小看这个二维码,它就是咱这袋高粱的‘身份证’!”一位正在交粮的农户笑着说。

订单高粱有了“身份证”。合江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这张特殊的“身份证”从何而来?它又意味着什么?这一切都源于当地与泸州老窖合作推广的“公司+订单农业+农户”模式。面对数十万吨高粱如何高效有序种植和采收的难题,智慧化的管理给出了答案。

  “我们的管理,从种子落地之前就开始了。”泸州老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派至鲶鱼村的党总支驻村第一书记周林介绍。在种植之初,公司会根据每村每户统计的面积,统一配发种子、专用肥料和有机农药,从源头确保标准化。农户则变身为“产业工人”,严格按照公司的培训要求进行生态种植和精细化管理。

  整个过程并非“撒手不管”。村里负责跟踪记录每位农户各阶段的管理情况,汇总成“成长日记”;公司的专职技术员则会不定期地到田间地头抽查“作业”,现场答疑解难,充当“田间保姆”,确保高粱的品质和长势。

  待到高粱即将成熟,能预估产量之时,一套更为精细的价格机制开始启动。公司会聘请第三方权威机构进行抽查,对高粱的品质进行综合“考评”。考评成绩直接决定了最终收购价。2025年,收购价就因品质差异划分为每公斤4.6元和4.7元两个等级。

  在此期间,公司会为每位农户建立专属档案,将其种植信息与银行账户一并录入系统。这意味着,从种子到卖粮款,农户早已进入了公司的数字化管理系统。

  最终,到了收购环节,效率之高令人惊叹。农户只需提交交粮卡、经过核验、领取专属自己信息的二维码封条、装袋称重,便可安心回家。一般10个工作日内,卖粮款便会直接打入个人账户。而每袋高粱上的二维码,确保了每一粒高粱都能追溯到它的种植者,真正实现了“来源可查、去向可追”,既科学公正,又省时省力。(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