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彝心彝意 绣见凉山”数字化技术赋能凉山彝绣新传承
2025年10月31日 19:36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韩金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31日电 近日,“彝心彝意 绣见凉山”凉山彝绣文化IP系列宣传活动顺利举行。此次活动由中共凉山彝族自治州委宣传部、凉山彝族自治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指导,凉山彝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四川省文化大数据有限责任公司承办,各方以线上平台为核心宣传阵地,助力彝绣技艺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传播。

  活动深入解读彝绣纹样,挖掘其背后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火镰纹”象征光明与家庭兴旺,“羊角纹”寓意丰收吉祥,“索玛花纹”代表纯洁幸福,“蕨芨纹”体现生命力,这些纹样共同构成了彝族“穿在身上的山河岁月”。它们不只是简单的装饰,更是彝族文字的视觉呈现,记录着彝族族群对自然、生命和宇宙的认知与理解。

特色专题库内彝绣纹样。四川省文化大数据公司供图

  彝绣起源于古老的生产生活实践,在族群迁徙过程中历经技艺交融,逐渐形成“黑为尊、黄为美、红为魂”的独特色彩体系,以及700多种服饰款式。如今,彝族服饰州级代表性传承人马泽菠积极推动彝绣技艺创新,将3D建模、数字化设计与数码绣花机等现代设备相结合,促使彝绣生产从“边想边做”转变为“先设计后生产”,同时还把彝绣元素融入 T恤、卫衣等潮流单品,让彝绣更贴近现代生活。

  在数字传承方面,四川省文化大数据公司依托省文化数据服务平台,对日月星辰、火镰纹、索玛花等彝绣纹样开展高精度数字化存档工作,详细记录每道纹样的文化寓意和工艺技法。这座“云端纹库”的建立,为彝绣的永久保存、创新设计以及教育传播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

  目前,“彝心彝意绣见凉山”特色内容专区已在“文数四川”客户端及公众号上线。公众可通过该专区欣赏精品彝绣作品,了解彝绣传承故事,还能通过微博话题#彝心彝意绣见凉山#参与互动,进一步感受彝绣文化的魅力。(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