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3日电 (邹立洋)近来,西南医科大学团委科学规划、扎实推进,积极联动各二级院系、学生团体深入多所泸州市偏远地区和民族聚集地区中小学,集中开展了一系列“以体赋能、以美润心”体育美育传承浸润行动。
活动首次以精品项目拼盘的形式展开,内容多元丰富、形式灵活多样,涵盖了高雅技艺赏析实践、中医药文化传承、心理艺术疗愈、健康科普和中华传统体育项目教学实训等,旨在提升乡村学子身心健康与人文素养,实现体育与美育的深度融合,推动校园健康教育和文化传承创新发展。
艺术启迪与国粹传承
西南医科大学民乐团和西洋乐团先后走进叙永县水潦彝族乡中心学校、龙马潭区学士山学校,为孩子们进行了精彩的音乐演奏,并现场展示了多种乐器的演奏技巧,激发了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李瑞雪小朋友说:“哥哥姐姐们用民乐演奏《就是哪吒》太棒了,我们听起来很'燃',也更加喜欢自己的传统文化了。”
中西医结合学院的师生团队在叙永县水潦彝族乡中心学校向学生们分享了中医药文化知识,并教授了摸脉、实用保健穴位和导引术等技能。药学院的师生团队开展了一系列沉浸式、体验式的互动活动,比如通过中药材辨识小课堂,让学生们近距离观察和触摸中药材,加深对中医药的认识。“大姐姐给我们介绍了中药,比如半夏、桂枝、甘草这些药材,我觉得中医药太奇妙啦。”来自学士山学校的胡贻菱小朋友在感谢信中写到,团队还指导学生制作中华非遗香囊,传授中药材的功效和造型设计技巧,促进非遗技艺的传播。活动结束后,水潦彝族乡中心学校党支部副书记李明龙说:“你们准备的这些活动孩子们都很喜欢,我们学校也比较缺乏这类型的体育美育课程,希望你们能够常来。”
基础医学院的师生团队在古蔺县箭竹民族中学通过绘画、剪纸、刺绣和泥塑等形式,将医学知识与艺术相结合,为学生们开启“医术与艺术相遇”的全新体验。口腔医学院的师生们则以纪念抗战胜利为主题,展示了一系列优秀的红色艺术手工作品,引导学生体会爱国情怀与审美价值。此外,人文与管理学院的师生团队还带领学生体验书法艺术,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艺术疗愈与健康科普
人文与管理学院师生团队在走进古蔺县大寨民族中学、叙永县摩尼镇中心小学时,将心理学与传统艺术文化深度融合,通过音乐与舞蹈等形式开展心理艺术疗愈活动,引导学生释放情感,增强自我效能感。摩尼镇中心小学校副校长肖元敏真切地感叹:“目前学校还比较缺乏实时掌握孩子们心理状态的方法,此次西南医科大学带来的艺术心理疗愈活动,为孩子们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希望未来能有持久和深入的合作,让乡村的孩子们也能充分感受体育与美育的滋养。”
公共卫生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们分别在叙永县石厢子彝族乡中心学校、古蔺县马嘶中学举办了传染病科普讲座和互动体验活动,普及卫生知识,促进校园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
口腔医学院“蓝天行动队”给小朋友们生动地讲解了口腔健康知识,并通过示范指导孩子们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四年级十一班的左宗洋小朋友在活动后的感谢信中写道:“最喜欢你们教我们刷牙的环节!”基础医学院师生团队在古蔺县箭竹民族中学通过互动实践,使学生们直观地认识到脊柱结构的精妙与健康的重要性。
民族体育弘扬与足球专项助力
学校充分发挥体育专业优势,深化与中小学的联动合作。体育学院走进叙永县水潦彝族乡中心学校等中小学开展了中华舞龙文化体美实践课,让学生们感受到龙舞的磅礴气势与团队协作精神。师生们还带来了精彩的毽球技术展示与对抗表演赛,教授了盘踢、磕踢等基础动作,激发了学生们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学士山学校副校长赵利华在毽球活动结束后告诉带队老师:“这次活动对我们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启发,后续我们将进行家校沟通,让孩子们在家也把毽球这项运动操练起来。”同时,为进一步推动民族地区的体育事业发展,体育学院帮助叙永县白腊苗族乡荍田学校成立了民族足球队,并签订了协作训练协议,确保为学生提供稳定的专业培训支持。
本次“体育美育传承浸润”专项行动覆盖泸州市叙永县和古蔺县偏远地区和民族聚集区9所中小学,参与人数超过500人次,成效显著。活动不仅丰富了乡村学子的文化艺术视野,提高了他们的身体素质,同时在心理健康与健康教育方面也取得了积极效果。未来,西南医科大学将继续发挥专业特色,深化“服务—成长共同体”的育人模式,为健康中国建设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贡献力量。(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