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13日电 近日,一批由中国机车生产企业在20年前制造并出口的内燃机车从遥远的土库曼斯坦返回四川老家,进行改装升级。该项目是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企业承接已出口内燃干线机车批量返回中国修理业务的“第一单”。
为支持这批内燃机车实现“满血复活”,中国信保向该项目出具了国内首张出口机车返厂维修服务贸易出口特定合同保险保单。
据悉,这批机车由中车资阳制造并出口至土库曼斯坦后服役了20年,穿行于戈壁沙漠,历经严寒酷暑,每台平均行驶里程超过20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50圈。虽然足以充分证明中国机车的可靠性,但仍需要进行大修理。
按以往我国出口机车的售后服务模式,大多是在国外现场进行大修理。但现场进行的大修理,成本高昂、耗时长久,且只能在20年前机车技术基础上“缝缝补补”,维修后的机车与新上线机车相比仍然是“老态龙钟”。不如批量返厂、集中检修,并使用当下最先进的智能、环保、安全等技术进行改装升级。
对于双方来说,“第一单”意味着可能存在风险:如果土方先付款,但老机车返厂改装升级后达不到新机车性能标准,土方花的就是冤枉钱;如果中车资阳先维修,土方事后不按约定付款,那中车资阳可能“赔了夫人又折兵”。
为推动返厂维修的全新模式成功落地,中国信保决定承保这批出口机车返厂修理服务项目的合同买方违约风险,并量身定制专门的承保方案。
一个看似普通的售后维保服务,却在中国高端装备“出海”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从“产品出海”到“服务出海”,从“一次性交付”到“全生命周期维保”,中国信保为中国先进制造和优质服务提供了坚定而强大的金融创新支撑。(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