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首届北川非遗消费季邀您共赴千年羌韵消费盛宴
2025年11月15日 19:19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韩金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15日电 (杨国华)2025年11月20日,是“羌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第一个羌年。为庆祝这一羌族传统节日,北川羌族自治县将举办第四届中国(四川)国际熊猫消费节暨首届北川非物质文化遗产消费季活动,通过一系列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活动,为游客呈现一场“文化织魂、冰雪燃趣、科技赋能”的文化盛宴。

北川“舞火龙”表演。 北川县委宣传部供图

  民俗盛宴 解码千年羌韵

  11月20日19时至21时30分,第四届中国(四川)国际熊猫消费节暨首届北川非物质文化遗产消费季开幕式将在新生广场举行,开幕式将围绕消费季主题活动、特色线路和配套优惠等作推介。开幕式后,将举行欢庆羌年主题文艺展演、沙朗篝火联欢活动。据悉,此次沙朗篝火联欢活动将连续开展四晚。

  11月20日至23日,每天15:00—16:30(11月21日起增加每天10:30—12:00场次),巴拿恰禹王桥头到禹王广场将举行羌族传统婚俗沉浸式体验,从坐歌堂到拜堂,完整呈现羌族传统婚俗流程。同时,云裳羌服千人秀、羌年民歌民谣大家唱等活动将在沙朗恰九州湖、禹王广场、耶尼巷等多个场所轮番上演,让古老羌族文化在当代生活中焕发新的生机。

  此外,阔别已久的北川羌族自治县羌族民俗博物馆经过全面提升后,以焕然一新的展陈内容和形式在羌年期间重新免费对外开放。

  科技奇幻 点亮羌空星河

  11月20日至23日每晚20时,千架无人机将在禹王桥至南桥安昌河空域,通过精准的光影变幻进行精美绝伦的编队表演,融合羌族特色元素,以夜空为幕,多维度、多角度地展示通航前沿技术,生动展现北川低空经济蓬勃发展的现状。

精美绝伦的无人机编队表演。 北川县委宣传部供图

  同时,新生广场将举办创新性的无人机足球对抗赛,游客可通过操控无人机进行“空中竞技”,科技感十足。

  通航产业园和绵阳泛美飞行职业学院则将开放穿越机、飞行器模拟等体验项目,5D飞行体验、低空观雪带您“云端瞰银装”,让游客在传统节日氛围中感受科技的魅力,为冬游北川插上翅膀。

游客体验飞行器模拟项目。 北川县委宣传部供图

  热血赛场 冰雪运动燃冬

  本届消费季体育赛事将于11月19日率先启动,体育馆将举办以推杆、抱蛋等10余项羌族传统运动为主的“古斯都”全民运动比赛。

  12月至2026年春节期间,中国北川冰雪运动系列挑战赛将持续举行,九皇山化身川北冰雪“热引擎”,雪道飞驰、雪地摩托,尖叫与歌舞齐飞,并通过体验赛、周赛、月赛、半决赛和总决赛等赛制,带你解锁“冰雪北川”的无限可能。

  舌尖羌味 逛吃潮玩地图

  11月20日至23日,石纽路将化身美食聚集地,将举办白山羊美食节暨“羌家小厨”长桌宴,设置吉祥迎宾、全羊盛宴、羌羊集市、羌歌羌舞、云上牧歌等八大展区,精选最具羌族特色的美食,为游客呈现一大批质量高、创意新、特色浓、味道佳的烹饪菜品。

  除此之外,北川在巴拿恰、青片路、沙朗恰等地联合浙江省柯城区、绵阳以及北川农文旅企业开展农特、文创、非遗产品展示展销活动,为游客打造集“文化体验、美食品鉴、旅游康养、产业联动”于一体的一站式消费体验。

  秘境风景 织就山水经纬

  本次消费季活动还将推出“羌年民俗”“羌年风情”“羌年古韵”“到绵阳看川超·走北川过羌年”四条精品旅游线路以及“大熊猫徒步”“沙朗传承”“婚俗探秘”“羊角花寻踪”四条特色线路。

  11月29日至12月,飞鸿滑草场、云盘山福田里、开茂水库等场地还将配置露营装备,配套美食简餐、草地音乐会,游客可夜晚抬头观星空、低头享美食大餐,享受自然与美食的双重乐趣。

  另外,消费季期间,各乡镇的特色活动也精彩纷呈。在通泉镇,游客可品尝羌家特色宴,腊肉、咂酒、荞麦饼,让地道的风味在舌尖绽放;在曲山镇,可亲身体验进寨仪式、跳沙朗、吹羌笛等非遗,并探访林海石源景区等寨内秘境;在都贯乡,可在瓦壶沟的静谧书香中围炉听书,玩陶艺非遗;在青片乡,可参加绣羌绣、打草鞋、编背篼等手作体验,赴一场古羌文化的沉浸式邀约。

  值得特别一提的是,羌年期间,九皇山免首道门票,A级旅游景区低至5折;凭北川景区景点门票票根或者北川住宿凭证,在指定商家处可获赠腊肉、免费品苔子茶、体验飞行模拟器;主题公交已开通,羌族民宿和熊猫文创超市全新上线。(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