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15日电 (王康力 田海)当千年羌族非遗遇上可靠电能,当“云朵上的山寨”建起新能源充电站,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在此开启一场绿色低碳探索之旅。11月14日,由国网绵阳供电公司主办、西南科技大学协办的“电亮未来,绿色同行——留学生走进国家电网”活动来到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10名外国留学生近距离体验绿色低碳发展在中国乡村的强劲脉动。
在北川羌族自治县古羌水磨漆艺传习所,随着传承人朱红志的熟练操作,留学生们被这项传承五千年的非遗技艺深深吸引,对它赞不绝口。在朱红志的指导下,留学生亲手体验了电动打磨工序。短短1分钟,表面粗糙的小碗就变得光滑透亮,引得留学生们连连惊呼。
相比于过去的纯手工生产,现在的水磨漆引入先进电动设备,电能贯穿于胚胎制作、抛光、打磨等环节,既可提升效率,也可增强艺术表现力,整个生产过程零污染。“过去完成一件精品需要半年甚至一年时间,现在三个月就能呈现完美品相。”朱红志说。
有了电力加持,水磨漆产品走出大山,产业链年产值达1500万元,带领500余户农户年均增收5000元。“电力在中国传统艺术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这很了不起。”来自萨瓦多尔的莫妮由衷感叹。
走进“云朵上的山寨”的石椅村,浓厚的羌族风情与现代的乡村风貌相得益彰,吸引了留学生们的目光。作为中国美丽休闲村庄、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示范村,石椅村把“电气化”深度融入乡村振兴。电力家具、电气化民宿、电炒茶……无处不在的电能应用,让留学生们赞叹不已。
在寓意“心连心”的“吉米电力驿站”,留学生们了解电网建设、供电服务与绿色低碳发展的成效。他们体验电力便民服务云终端等数字化智能设施,并与电管家深入交流,了解如何打通供电服务“最后一百米”,让村民“办事不出村”,便捷、现代化的电力服务触手可及。
一位来自津巴布韦的学生听后深有感触:“这种深入到乡村末梢的服务,确保了发展成果能被每一个人共享,这是非常宝贵的经验。”
可靠电能不仅为石椅村带来了繁荣与便利,更指引着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向。在羌寨入口旁的停车场,留学生们见证了石椅村可持续发展的生动缩影——绵阳首个乡村充电站。6个充电桩不仅为游客提供了“零碳出行”的便利,更将清洁电深度融入乡村规划,带动更多村民选择绿色出行方式,共同守护石椅村的绿水青山。
近年来,绵阳公司立足乡村生态振兴,加大全电民宿、全电厨房、智慧路灯等基础设施建设,电能覆盖茶叶、枇杷等特色农产品产业链,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正悄然改变着和美乡村的每个角落。
本次活动搭建了一个让世界青年感知新型电力系统与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的窗口。绵阳公司将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拓展跨文化交流,传播国家电网品牌形象,为可持续发展贡献绵阳电网的智慧与力量。(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