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txsc > 中国新闻网

铁骑力士“掌门人”雷文勇:积极投身乡村振兴 用技术带动百姓致富
2022年05月06日 10: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曹惠君

  (四川统战人说统战事)铁骑力士“掌门人”雷文勇:积极投身乡村振兴 用技术带动百姓致富

  中新网成都4月30日电 (单鹏)“在这个社会中,每个人都要吃水不忘挖井人。民营企业的发展是‘小富在人、大富在天’。这个‘天’就是跟上了好的时代、党的好政策。”近日,四川省工商联副主席、四川铁骑力士集团(简称铁骑力士)董事长雷文勇在成都接受采访时表示,民营企业家在得到发展的同时,一定要回馈社会,推动社会发展。

  1992年,雷文勇从体制内“下海”,在绵阳成立铁骑力士。创立之初,包括雷文勇在内,这家主营饲料的公司只有6个员工。如今,迈入而立之年的铁骑力士已是一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在全国建有150余家分(子)公司,员工数达1.3万。

  “1992年,我就‘下海’了。和我一同创业的人,大多是直接打破‘铁饭碗’、二话不说就跟我走的,我当时想在企业名字中赋予‘铁哥们’的内涵,但‘铁哥们’江湖气太浓了,所以我就取名为‘铁骑力士’。”谈起企业名称由来,雷文勇解释道。

 四川省工商联副主席、四川铁骑力士集团董事长雷文勇。 何浠 摄

  雷文勇介绍,30年来,铁骑力士从一家饲料型企业逐渐发展为科技食品企业。转型背后,科技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作为技术人员‘下海’,就是想以科技领先取得市场。1996年,我们提出‘科技是命根子,产品就是人品’,从商业逻辑看,铁骑力士就是一家技术型企业。”

  作为一位注重技术发展的企业“掌门人”,雷文勇深知核心技术的重要性,“中国人要真正拥有核心技术,才能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一直致力于在种猪、种鸭、种鸡方面投入资金和技术。”雷文勇表示。

  以种猪为例,中国是世界上生猪生产与猪肉消费第一大国,但在种猪培育方面仍面临“卡脖子”难题。对此,铁骑力士坚持自主育种,从美国、加拿大引进优质原种猪,在育种体系、品牌塑造、肉质改良等领域同国外企业开展技术合作。

  “未来,铁骑力士将继续坚持以自培为主、联合选育的方式,通过精准环控、精准疫病防控、精准营养、精准选育、智能化测定等智能化云平台,形成数智化育种,最大限度发挥基因潜力,加快破译‘猪芯片’。”雷文勇说。

  长期以来,雷文勇十分重视企业家社会责任。在新加坡管理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雷文勇以解决极度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为研究方向,完成题为《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极度贫困治理研究》的博士毕业论文。

  脱贫攻坚中,雷文勇选择在地理位置偏僻的凉山彝族自治州发展产业,帮助凉山民众实现自主“造”血。起初,这一想法遭到集团内部高管反对,认为大凉山地区一无消费市场,二无现代农业基础,而且运输距离长、增加成本。雷文勇则认为,挺进大凉山正是一家社会型企业的应尽责任。2019年,铁骑力士在凉山州喜德县万头现代生猪扩繁场建成投产,全年出栏22万头肥猪,项目辐射该县24个乡镇,喜德县也成为了现代农业发展和产业助力脱贫攻坚的典范。

四川省工商联副主席、四川铁骑力士集团董事长雷文勇。 受访者 供图

  忆及脱贫往事,雷文勇回忆了一则小故事:在四川省工商联联合喜德县、铁骑力士共同打造的乡村振兴实验室揭牌仪式上,一位名叫吉克阿宏的喜德县彝族同胞感动地说,“铁骑力士比我的父母还亲”。2019年,吉克阿宏与铁骑力士合作建立生猪代养场。一年多下来,吉克阿宏家的代养场卖出2000多头肥猪,纯利润超过40万元。过去,吉克阿宏一家年收入还不足3万元。“吉克阿宏让我意识到,我们不仅仅是提供了技术、让他致富,也让他感受到全社会的关心和民族大团结。”

  同时,雷文勇还不断探索模式创新,针对生猪养殖受市场行情大起大落困局和疫病影响,推出“1211”生猪代养模式、“1+N”(即一个能人、N个贫困户)能人带动模式、“4321”精准扶贫模式、“T+优质生猪产业联盟发展模式”等,让更多农民加入产业链条、实现稳定增收。

  2021年底,雷文勇获评“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先进个人”称号。对此,雷文勇表示,能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期盼在今后工作中‘再立新功’,让中国农民的脸上充满微笑。”(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