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txsc > 中新网四川

成都蒲江:持续推进基层统战实践创新
2022年12月19日 14:10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19日电 (单鹏 何芦恒)近日,由成都市蒲江县对口援建的泸定县咱里村G318川藏旅游房车营地建设项目投入使用。该占地约2500平方米的房车营地总投资115万元,可同时容纳8辆房车,露营平台、操作台、充电桩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成都市蒲江县明月村。(唐启浩 摄)
成都市蒲江县明月村。(唐启浩 摄)

  该项目位于川藏线上的G318国道,紧邻雅康高速网红桥——大渡河大桥,因其独特的风光让无数自驾者向往。“项目建成运营后,配合大渡河大桥玻璃观光栈道和蹦极项目,可以有效辐射带动周边镇村抱团发展,既能分担泸定桥景区游客压力,又可连接烹坝骑游小镇景点,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将会起到‘催化剂’和‘强心针’的作用。”蒲江县第六批对口支援工作队领队曹军宏表示。

  蒲江秉承“输血与造血结合、帮扶与合作并举”的理念,将乡村振兴、社会治理、全域旅游、城乡提升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带到泸定,因地制宜促进泸定经济社会发展。蒲江推动新时代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是蒲江统战工作的缩影。近十年来,蒲江持续推进基层统战实践创新,新时代统战事业取得质的飞跃。

成都市蒲江县明月村文创产品。(唐启浩 摄)
成都市蒲江县明月村文创产品。(唐启浩 摄)

  工业是蒲江县“强县之基”。今年5月,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和加速实现“工业倍增”目标的决策部署,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进一步拓宽发展思路和寻找合作契机,蒲江县工商联组织会员企业家开展“企业论道”暨一月一主题交流座谈活动,共41家企业负责人参加。会上,与会企业家一致认为,当前民营企业唯有不断提升企业领导者素质、构建高端人脉资源、塑造精英管理团队、开展务实和形式多样的商务交流与合作,才能找到民营经济新的突破口,助力蒲江民营经济实现新跨越和高质量发展。

蒲江县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唐启浩 摄)
蒲江县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唐启浩 摄)

  为增加民营企业发展动力,蒲江县充分发挥县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建立领导干部联系、走访调研重点企业制度和企业诉求办理责任制度;搭建与公、检、法、司“进民企促发展”的联动联络和交流座谈机制,建立和谐“亲”“清”政商关系。

  蒲江县还积极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定期组织开展职能部门、镇(街道)、商协会、企业之间的对接交流合作“搭桥行动”,举办“蓉漂·领航未来”人才沙龙、外出学习交流活动。十年来,蒲江县坚持“以服务引项目,以项目促发展”,产业链条持续完善,工业经济稳步提升。完成工业投资709.4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保持10%以上,规上企业达到103家,工业企业入库税收年均增长23%;获批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和“长风”计划全国示范区,成功创建省级经济开发区。

  “党的十八大以来,蒲江县坚定不移推进开放合作,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区域等,加快构建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植物医药为主的产业集群,在这过程中各民主党派发挥智力优势,人力优势,主动作为,建言献策,大力推进蒲江经济高质量发展。”蒲江县招商投资服务中心副主任姚勇表示。

  与此同时,蒲江统战工作立足优势,找准定位,打造特色示范品牌。在蒲江县甘溪镇,依托当地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明月村逐渐成为全国知名的文艺新乡村。通过聚焦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立足文旅融合发展,蒲江县深化“甘溪明月·新心向蓉”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建设。

  “我们引进了100多位新村民,同时搭建‘统战联络服务站’‘明月讲堂’‘明月夜校’等平台。我们的新文艺群体免费为村民开展思想、文化、技能等各方面的培训,全村目前共有70多个文创旅游项目,全年接待游客20余万人,实现文创及旅游收入过亿元。”甘溪镇党委副书记左艳鹏表示。

  除了明月村,蒲江县还立足基层社会治理,推进成佳镇“同心茶乡·新乡贤”统战工作基地建设;立足现代农业,拓展大兴镇新型职业农民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立足工业强县,探索中德产业合作园区统战基地建设;立足社会和谐,做优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立足脱贫攻坚,做实对口帮扶涉藏地区和彝区项目建设,有效凝聚社会各界人士的智慧和汗水,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中共蒲江县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徐晖表示,十年来,蒲江县委统战部凝聚共识、上下同心,团结奋斗的思想根基更牢;坚持同心逐梦、聚力搭台,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更足;立足优势、找准定位,蒲江特色示范品牌也更亮,下一步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市相关会议精神,推动基层统战工作提质增效,不断巩固和发展统战领域团结奋进,开拓活跃的良好局面。(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