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whty > 中新网四川

肖平川大讲述“成都的移民文化与城市性格”
2022年11月23日 14:54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23日电 (记者 贺劭清)22日,由四川大学党委宣传部、党委学生工作部(处)、校团委、研究生工作部、图书馆、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考古文博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共同主办的“青春之我·真人书屋”第二十二期活动在川大图书馆举行。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此次邀请的嘉宾是成都市图书馆馆长肖平。作为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委员,天府文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文旅厅智库专家,成都市文化旅游专家委员会、历史街区与历史建筑保护委员会、文物保护委员会、非遗保护委员会专家,文化部创新奖获得者,四川省劳动模范和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特别是作为一名成都移民的客家人后代。肖平馆长以“非凡十年·成都的移民文化与城市性格”为题,畅谈亲身经历与研究所见的成都变化,见证非凡十年伟大篇章,传承蹈厉奋发精神力量。

  讲座开始,肖平从容落座:“很荣幸同大家交流成都这座城市的移民文化与城市性格。”他从清初“湖广填四川”这一次由清政府发起的,波及大半个中国的移民运动谈起,讲述了清初四川人口锐减的时代背景、鼓励入川政策、移民入川的艰难旅途、落户管理与新生文化群体为四川带来的生活变化。

  “了解前人的奋斗历程,至少可以丰富人生阅历,坚强人生态度。”肖平如是说。移民挑担提篮,携家带口,经长途跋涉至天府之国,从开荒拓土到立宗建祠,入川移民的生活图景在他的讲述中徐徐展开。移民群体的落地生根也为成都这座古老的城市注入了新的血液。移民坚韧不拔、勤劳勇敢的基因传承,在四川诞生了郭沫若、韩素音、刘光第、李宗吾等众多客家名人;辣椒、红薯、玉米等新品种作物在天府之国的沃土之上生根发芽;热闹的茶馆聚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新成员;川菜成为中国味型最为丰富的菜系……

  在对话交流环节,来自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的同学向肖平馆长提出了移民社会共同体建设、移民城市的文化原真性与独特性、新时代成都新移民的影响等方面的问题。肖平馆长结合文献研究与自身经历,为同学们一一耐心解答。

  活动中,四川大学图书馆馆长兰利琼代表主办单位将四川大学图书馆馆藏再造珍稀善本《芥子园画传》赠予肖平馆长。(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