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成都双流试点 “业态、形态、生态、文态”四态合一“智慧生态价值系统”
2021年01月24日 15:37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韩金雨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1月24日电(记者 王鹏)楼还是那一座座高耸入云的楼,不同的是,自家的楼里楼外,种上了有机果蔬,做饭时伸手揪几把,就能变成餐桌上的美味菜肴。

  城还是那座充满文明气息的城,不同的是,城市里多了蜜蜂采蜜的身影、采摘果蔬的欢笑和粉蝶栖居楼台的无限诗意。

  卫生间还是那个卫生间,不同的是,创新发明的覆盖半径5公里的真空厕所系统,将污水快速吸入真空罐内,再进入沼气系统,形成了一条生态循环之链………

图为成都双流“智慧生态价值系统”。成都双流区供图
图为成都双流“智慧生态价值系统”。成都双流区供图

  智慧生态价值系统是对传统建筑的一次革命

  新年伊始,这样令无数城市人向往的生活场景,正在四川成都试验基地科道农场逐步呈现。

  1月22日,冬日暖阳下,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梅旭荣带领中国农科院都市所副所长杨其长、段成立、胡永松一行走进实验基地,详细了解“智慧生态价值系统”。

  “四川科道农业公司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建立研发中心,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技术力量共同攻克智慧农业等领域难题,形成前沿科研理论成果,同时,中国农业科学院将在四川科道农业公司建立实验示范基地,实现科研理论成果的落地转化,从而为农业现代化、智慧化、城市化贡献力量。”梅旭荣表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要内容,“智慧生态价值系统”正是推动绿色发展的有力探索和生动实践。

  “智慧生态价值系统是对传统建筑的一次革命。”四川科道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宋志远说,这个系统是以新型建筑材料应用技术、立体种植和栽培技术、城市污水治理和再利用技术、沼气循环系统等多项新技术融合集成改变城市建筑形态的创新型智能化“建筑系统”,能让城市的高楼大厦里生长出瓜果蔬菜,让鱼塘苗圃与居家生活零距离,促进人与自然在城市的和谐共生。“该系统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诸多社会问题,从而促进城市生活方式由传统向绿色转型,大大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让现代建筑体披上生态绿衣

  在双流区彭镇,“智慧生态价值系统”样板楼设计高7层,目前已经建到三层,工程预计预今年3月底投运。在科道农场,“智慧生态价值系统”中央展示区、覆盖半径5公里的真空厕所系统、日产300立方米的沼气系统、年产6000吨的有机肥生产中心、有机生产实验区、“智慧生态价值系统”样板以及“四态合一”农业展示区,将人们带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给人无限的渴望与遐想。

图为成都双流“智慧生态价值系统”。成都双流区供图
图为成都双流“智慧生态价值系统”。成都双流区供图

  据了解,从2009年12月开始,历经多年的潜心耕耘,“智慧生态价值系统”在试验区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数十项国家专利技术的支撑下,已经由理论逐步变成了现实。2020年,该系统被第15届全球人居环境论坛年会授予全球“可持续城市与人居环境奖。

  “智慧生态价值系统的核心思路,是把社会生活中的生态、业态、形态、文态四种状态,和谐地融入到一个生产模式中。其中,生态建设完成了绿化环境提升环保水平的目标;业态建设可以生产水果、蔬菜、花卉等供应城市;形态建设不但有整体的空间效果,还可以把树木种成椅子、桌子甚至凉亭等各种家具;文态建设则使整个系统具备了文化艺术氛围,提升城市格调和生活质量。”宋志远说,新的一年刚开始,试验基地也“捷报频传”,20余种适合在城市生长的蔬菜品种试种成功,多项国家专利技术更加完美地实现集成……

图为成都双流“智慧生态价值系统”。成都双流区供图
图为成都双流“智慧生态价值系统”。成都双流区供图

  渐入佳境的智慧生态系统

  “种植用的箱体是专门设计的,可拆卸安装,便于替换;土壤经过精心改良,并定期替换进行休耕;果蔬幼苗会在农业工厂育好再移植过去。”科道农业董事长助理曾兵介绍,居民只需要在每年年初“点好菜”,决定具体要种什么菜,成熟了再采摘食用即可,种植过程可以全部委托物业公司进行管理。

  “智慧生态价值系统”因拥有广阔的前景而备受关注。国务院参事、原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智慧农业专家汪懋华,中国科学院院士、建筑专家彭一刚,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建筑师郑世玲,中国工程院院士、煤化学工程专家谢克昌,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环境工程技术专家陈勇等先后调研该项目并给予充分肯定。

图为考察现场。成都双流区供图
图为考察现场。成都双流区供图

  “我们将致力于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城乡建筑系统新业态,发展绿色建筑,创建绿色生活升级版新范式。”科道农业董事长助理曾兵说,“智慧生态价值系统”既可整体复合实施——打造全新未来生活场景,也可单独实施——为“乡村振兴”“公园城市建设”“城市景观”“绿色产业衍生”等提供强大助力,如大面积加以推广,将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大大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