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南充南部县:精细化管理城市 相互交织美如画
2021年02月03日 13:31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2月3日电(李果 朱胤委)在南部县城市管理大会战百日之期到来之际,在南充南部县城,“城市骨架”科学构建,“新城新区”焕发新姿、“老城旧貌”换上新颜,“乱象”治理有声有色,城市管理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绕五纵五横”城市交通新骨架初步形成 

县城金葫路。朱胤委 摄
县城金葫路。朱胤委 摄

  近日,在G75南部互通及连接线项目现场,随处可见施工车辆忙碌作业,处处都是如火如荼的建设场面。该项目负责人介绍,G75南部互通及连接线项目采用一级公路兼城市主干线技术标准设计,双向10车道。目前,项目部实行倒排工期、顺排工序、挂图作战,24小时全天候作业,争分夺秒抢进度,安全、优质、高效推进,确保工程进度全面达标。 

  “这既是一条出入城的重要通道,更是一条智慧公路、科技公路,同时也是一条城乡融合大道。”南部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罗鹏介绍,项目建成后,将惠及沿线4个乡镇的20万群众。 

  “加强城市管理,必须在规划建设时补齐短板。”该县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南部县委十三届十四次全会提出“一绕五纵五横”城市交通骨架,科学构建50平方公里、50万人口的“双50”现代中等城市骨架。G75连接线便是南部“一绕”的重要节点。 

  在距离G75连接线项目的不远处,作为“五横”重要组成部分的嘉陵大道在短短百日内已完美呈现,路面平整宽阔,标识标线清晰,路灯和绿化等都让人眼前一亮。G75连接线、嘉陵大道的规划建设,只是南部县持续畅通城市交通的一个缩影。百日前,南部提出要围绕构建“一绕五纵五横”城市交通新骨架,全力编织主路网、打通大动脉,推动形成“双50”现代中等城市骨架。 

  完善城市配套 新老城区高标准实施、高效率推进 

崭新的嘉陵大道。朱胤委 摄
崭新的嘉陵大道。朱胤委 摄

  2月3日上午,在位于南部县满福坝文旅新城的禹迹岛公园,只见芦苇随风飘荡,湖面碧波荡漾,两岸芳草萋萋,水鸟悠闲觅食……好一幅自然和谐、生态宜人的山水画卷。“禹迹岛公园建设项目是南部县落实绿色发展、保护嘉陵江生态的民生项目。”该县园林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不仅能给市民留出充足的休闲娱乐空间,也为保护嘉陵江生态环境构筑了屏障。 

  “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开工以来,施工单位持续加大人力、技术、设备投入,抢时间、保质量、促进度,严格控制关键节点,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加快建设进度。”南部县城市更新项目负责人祝弘介绍,力争春节前完成炮台路、北街等10条街道的改造。 

  “随着一处处交通卡口的有效治理和一个个生态停车场的建成,有效缓解了老城区行车难、停车难问题,让市民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南部县城乡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加快更新老城,提速推进城市“双修”和老旧小区改造,南部还规划在2021年底前完成大南街、东风路、金洞路等15条街道的改造,同步有序推动老城管网下地、雨污分流、海绵化改造。 

  加强城市管理  城市更加畅洁美 

满福新区商业风情街一角。朱胤委 摄
满福新区商业风情街一角。朱胤委 摄

  “车辆随意乱停、违规变道等现象明显减少,‘车让人’已成为大多数驾驶人的自觉行为。”谈到百日攻坚的变化时,南部县交警大队长范瑞卿深有感触,城区新增了40余组违停抓拍系统,交通标识标牌全面更新,“一类街道”车辆乱停乱放现象全面消除,市民交通安全意识明显增强。 

  “街面更加整洁、环境更加清爽是最直观的变化。”该县环卫服务中心主任任鲲说,百日攻坚期间,环卫部门加大清扫保洁力度、垃圾清收清运力度,每天分四个小组深入城区大街小巷及学校、社区检查督促,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销号。 

改造后的幸福路。朱胤委 摄
改造后的幸福路。朱胤委 摄

  “目前,一类街‘五个严禁’全面落实,二类街‘五个严管’和三类街‘五个严控’正稳步推进。”南部县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爱民介绍,自城市管理工作启动以来,南部县坚持以目标考核为指挥棒,实行每天一工作日报,半月一工作通报,一月一目标考核,一阶段一任务清单,用严格的考核机制倒逼责任落实、工作落地和长治长效。 

  “南部城市管理逐渐规范,‘百日初变样’的阶段性目标已经达成。”王爱民说,目前,南部正下足绣花功夫、狠抓精细管理,推动城市管理持续往深里做、往实里做、往细里做,让城市更加“畅”“洁”“美”,力争早日实现“居者自豪、来者依恋、闻者向往”的美好愿景。(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