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十年磨剑 电网抗冰底气十足
2021年02月05日 21:11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2月5日电 (李云 陈兴旺)四川盆地周边及川西南山区微地形、微气象特征突出,每年11月至次年2月低温雨雪天气多,输电线路覆冰严重,给电网安全造成巨大威胁。2月5日,国网四川检修公司西昌运维分部20名线路员工兵分八路,开启了新一轮覆冰观测工作。

国网四川检修公司对±800千伏锦苏线进行抗冰改造,全面提升电网抵御极端天气的能力。(国网四川检修公司西昌运维分部供图)
国网四川检修公司对±800千伏锦苏线进行抗冰改造,全面提升电网抵御极端天气的能力。(国网四川检修公司西昌运维分部供图)

  国网四川检修公司一直探索和攻坚输电线路抗冰防冰工作,采取改、防、融等综合技术措施,从遍地撒网到精准监测,从搭建帐篷到舒适的“家”,从登塔敲冰到直流融冰,10多年来,筑起了设备本质水平高、科技和人工观冰高度融合、直流融冰措施完善的坚强抗冰防冰体系。

  “我们现在防冰有标准,监测有手段,融冰有方法,抗冰有底气。”西昌运维分部主任包中福说,通过不懈努力,现已形成了防冰预警、观测、融冰的成套技术,全要素保证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抗冰改造

  全面提高电网抗冰能力

国网四川检修公司员工陈兴旺、段炼在观冰途中清除道路积雪。(国网四川检修公司西昌运维分部供图)
国网四川检修公司员工陈兴旺、段炼在观冰途中清除道路积雪。(国网四川检修公司西昌运维分部供图)

  2008年以来,四川境内多次出现雨雪冰冻天气,给电网安全造成极大威胁,特别是2011年,四川电网遭受最为严重的冰雪灾害。那年1月5日,因覆冰严重,500千伏布坡一二线141号和142号倒塔;同年12月10日,500千伏月普一二线65号倒塔断线……

  面对冰雪灾害的肆虐,如何提高设备本质安全,建设抗灾型电网?

  四川公司以技术突破为主导,结合地理、气候等情况,通过增加铁塔、改变塔体形状结构及导地线强度等方式,对易覆冰线路实施差异化改造,全面提高电网抗冰能力。

  2012年,四川公司在国网公司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对500千伏布坡、月普、石雅线等19条、81个区段的500千伏输电线路进行抗冰改造。国网四川检修公司经过8个多月的艰苦奋战,圆满完成了抗冰改造任务。

  然而,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壮大,50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走廊多数经过微气候、高寒、高海拔地区,加之雨雪天气数量和强度的增强,线路冬季覆冰依然严重,甚至部分区段超过设计覆冰值。

  为此,国网四川检修公司认真总结线路覆冰和沿线气候变化规律,对未经过抗冰改造或新投线路的抗冰能力进行全面校核,对存在风险的区段实施差异化抗冰改造。

  截至2017年,国网四川检修公司共完成±800千伏锦苏线等34条50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的差异化抗冰改造。

  2018年2月8日,大箐梁子出现雨夹雪天气,山上的冰雪线比往年低几百米,输电线路覆冰也比往年更加严重,是该区域自2011年来冰雪最凶猛的一次。但风雪后,四川500千伏及以上主网安然挺立、平稳运行。

  除抗冰改造外,国网四川检修公司每年冬季前还大力开展冰前检修,重点对冰区线路的金具进行检查、紧固和修复,对通道的超高树木进行修剪,对大高差、大档距的直线悬垂进行加固,对大箐梁子等48个微地形、微气象区段制定专项防范措施。

  “以前线路一覆冰,就感到心惊肉跳,睡觉都不踏实,现在底气足了。”国网四川检修公司线路管理专责何小玉说,改造后,四川50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未发生倒塔、断线等冰灾事故。

  人机协同

  覆冰监测又快又精准

国网四川检修公司员工陈美君、何伟连夜对设备开展直流融冰工作。(国网四川检修公司西昌运维分部供图)
国网四川检修公司员工陈美君、何伟连夜对设备开展直流融冰工作。(国网四川检修公司西昌运维分部供图)

  四川西昌市大箐梁子位于冷热空气交汇处,属于典型的微气候特点,冬季风雪异常凶猛,是输电线路覆冰高风险区段。

  姜杰、张忠超等4人是西昌运维分部大箐梁子观冰站的观冰人员,主要负责±800千伏锦苏线等7条输电线路的覆冰观测和隐患缺陷消除工作。

  “10年前观冰,全靠人工遍地撒网,用肉眼观察冰情,可以说是拼体力、拼时间的人海战术。”姜杰回忆,2008年初,天地间冰雪漫盖,500千伏普洪一二三线覆冰严重,他和三名同事把帐篷搭在铁塔附近的避风处,白天迎着风雪在绝壁和沟壑间观冰,晚上在冰窖一样的帐篷里打哆嗦,水靠凿冰化雪,吃的是面包和榨菜,穿的是“冰衣”。

  2012年12月,张忠超进驻雷波县烂坝子观冰。当时,他租住的是附近村民的牛圈,不但没有床,还四面透风,更没有手机信号和电视可看。张忠超说,那20天是他最寂寞、最枯燥的日子。

  像这样冒风雪、爬绝壁、住帐篷、吃冰凌的观冰经历,2012年以前每一位线路员工都有过。如今,这种落后的观冰手段早已成为历史。

  2013年,国网四川检修公司在线路沿线修建了16座观冰站、4座气象站,配套了电视机、热水器、文体器材和炊具等,彻底解决了观冰人员吃、住、娱乐和洗澡难的问题。从此,观冰人员就有了自己的“家”,不但娱乐项目多,还可以跟家人视频聊天。

  为加强线路精益化管理,国网四川检修公司积极将无人机、在线监测、人工协同巡检应用到线路运维管理中。科技手段与人工定点核实相互印证,极大提高了线路观冰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覆冰在线监测系统又快又精准,哪怕是在千里之外,线路情况也一目了然。”在西昌运维分部应急指挥室,大屏幕上滚动着各线路画面,并显示现场导线拉力、气象数据等。通过这些数据,能准确计算出线路的覆冰值。一旦发现线路覆冰,就瞬即通知观冰人员前往核实和申请直流融冰。

  目前,国网四川检修公司共安装等值覆冰、微气象在线监测装置400余套,对全川气象环境信息、等值覆冰、冰情发展趋势进行24小时监测。

  此外,该公司还加强与气象部门联系,建立气象信息周预报机制,开展无人机差异化巡检。每年冬季派出130名观冰人员,与在线监测、无人机高度融合,构建起覆盖全省的冰情实时监测网络。

  直流融冰

  快速消除线路安全隐患

国网四川检修公司对±800千伏锦苏线进行抗冰改造,全面提升电网抵御极端天气的能力。(国网四川检修公司西昌运维分部供图)
国网四川检修公司对±800千伏锦苏线进行抗冰改造,全面提升电网抵御极端天气的能力。(国网四川检修公司西昌运维分部供图)

  “10年前,线路除冰手段主要是依靠人工登塔敲冰。”姜杰说,那个时候,线路一旦覆冰严重,就必须停电,由人工登塔进行敲冰,不但耗时长,而且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极高。

  覆冰对电网造成严重威胁,以血肉之躯鏖战冰雪的线路员工,无不迫切地从心底生出科技除冰的愿望。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除冰手段悄然发生变化,已从过去的人工登塔敲冰,飞跃至如今的直流融冰。

  2011年至2012年,国网四川检修公司先后在500千伏月城、石棉、康定、东坡、普提变电站,建设5套固定式直流融冰装置,可满足26条500千伏线路的直流融冰需求。针对每条线路的不同特点,制定相应的融冰方案,让直流融冰发挥出最大能量。

  直流融冰主要是对覆冰线路施加直流电压并在线路末端进行短路,使导线发热对线路进行融冰,是当前电网最先进、最简便的融冰方式。

  1月8日至10日,受寒潮影响,四川凉山地区出现极端雨夹雪天气,500千榄普一线、月普一二线等6条输电线路出现中度以上覆冰,其中500千伏榄普一线覆冰厚度超过设计值的60%,极大威胁着电网安全。8日18时,西昌运维分部第一时间启动直流融冰,经过32小时的连续奋战,先后对500千榄普一线、月普一二线开展直流融冰,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2011年的那一幕终究没有出现。

  “直流融冰又快又安全,一般在2个小时左右就能消除线路覆冰隐患。”姜杰谈起直流融冰深有感触,曾经遥不可及的快速融冰手段梦想成了现实。

  手握“利剑”,还需“剑法”过人。国网四川检修公司除了加强技能培训外,每次融冰结束后,都要进行总结和查漏补缺,力争新一轮融冰工作更高速有效。时光流转至今,随着直流融冰技术的成熟,快速消除线路覆冰隐患不再是难题。

  四川是全国最大的清洁能源基地,跨区跨省输电能力达3400万千瓦,居全国首位。“十二五”以来,累计外送电量超过1.1万亿千瓦时。外送电量的一路攀升,是背后坚强电网的支撑,其中,直流融冰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2年以来,国网四川检修公司累计开展500千伏及以上线路直流融冰150余条次,牢牢守住了电网安全。(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