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四川新闻4月14日电(黄进喜) 家住彭州市的百岁老党员张淑华入党已有50年。聊起过去的事,张淑华如数家珍,精神矍铄。
从办布鞋厂开始,希望大伙儿都有活儿干。
张淑华,女,1920年6月出生,1961年担任彭州市原城关镇(天彭镇)延秀街道居委会主任,197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据张淑华的小儿子李尚新介绍,年轻时的张淑华与朋友一起创办了彭州布鞋厂,后来发展壮大建起了彭州的布革厂。“因为工作出色,我妈妈调到了延秀街道任居委会主任。居委会的工作繁多复杂,办理证件、宣传政策、维持治安,还要组织计划生育工作宣传等。当时的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只有2名,他们每天都忙得不亦乐乎。”
张淑华回忆说:“我们街道有户人家,两口子天天吵架。他们一家六个人住在城里,没有工作,收入又很低。两口子经常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嘴打架。自从我把他俩安排到街道企业上班后,他们有了生活来源,一家人和睦多了。”
社区居民关系和谐了,新生力量也相继来到了居委会,张淑华获得了更多时间,带领大家发展街办企业。他们先后创办了竹编厂、餐馆、旅馆等集体经济,拓宽了居民收入渠道,增加了居民经济收入。由于工作突出,张淑华先后担任了彭州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还被先后评为1990年、1991年“优秀党员”、1985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分子”等。
言传身教,严格教育子女。
张淑华育有六个子女,其中3个已经去世。目前,她住在小儿子李尚新家。子女们虽然相隔较远,常常也会回来看望她,带着她四处逛逛。
“虽然我们是主任的孩子,但犯了错也会挨打的。”李尚新说,他母亲对孩子们要求很严,一旦犯错,都会训斥。以身作则育后代,传承家风严要求。张淑华一生节俭,教育子女,身体力行,将为人处世之道转化为自己的言行,希望子女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李尚新从当兵到转业地方工作,其儿子现在公安系统工作,也多次受到表彰。
感谢党恩,珍惜幸福生活。
张淑华多年来始终记得每个月按时缴纳党费。一说起彭州这些年变化,张淑华直呼“不一样”,“以前穿烂布衣,现在都能穿好了;以前只能吃点菜,现在顿顿都能吃肉;以前出去靠走路,自行车都没几辆,现在路上都是汽车。”张淑华女儿说,她母亲尤其喜欢吃肉,还特别喜欢吃味道浓的回锅肉。
张淑华感叹到,社会发展了,生活幸福了,一定要感谢党的领导。现在,社区十分关心张淑华这样老人,主动上门慰问,为他们做体检,志愿者也经常上门与他们谈心、拉家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