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4月16日电(杨斌 姚建桥)“这个还能用,那个还能修,能用不领新,能修不舍弃。”这是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70595队人称“修理专家”的钻台大班徐云的一句口头禅。

徐云当钻台大班已整整15个年头,他随身携带一个“百宝箱”,这个箱子是他用废旧钢板加工制作而成,里面装着许多从旧装备上拆卸、拼装起来的阀件、接头、盘根等废弃物,但他却说,这些个个都是宝,关键时刻能派上大用场。

“徐大班,能不能给找一根泥浆泵活塞拉杆。”“没问题,我去找找看,应该有。”4月14日,川庆70595队顺利完成四开套管下放作业。按照惯例,在固井施工前需要对泥浆泵进行全面检查。这一检查,钻二班司钻马林发现1#泥浆泵3缸活塞拉杆出现巴掌大的破裂。

“绝不能因为设备问题而影响生产!”马林迅速安排班组员工抢修泥浆泵,自己赶紧跑到材料房找能匹配的拉杆,把材料房翻了个底朝天,也没见拉杆的踪影。马林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忽然想到徐云的“百宝箱”——果然,徐云还真有一根经过他修整过的活塞拉杆,马林顿时眉开眼笑。

徐云的“百宝箱”除了能解生产的燃眉之急,还能在安全环保上给操作员工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更能在队伍降本节支中“挖金掘银”。
每次遇到起下钻,面对满钻杆盒的泥浆,钻台操作员工心中总会飘出三个字“愁愁愁”:一愁卫生难搞,二愁操作不便,三愁隐患较大。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徐云用“百宝箱”里日常收集的旧铁皮、钢材,做了一个精巧实用的“泥浆收纳盒”,让发愁的操作人员喜笑颜开:“这个泥浆收纳盒方便又实用,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实惠’,再也不怕起下钻!”

捆扎在循环罐花纹板上的标识牌易模糊、易破损,一直是制约开源节流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徐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仿照市面上的落地差牌,利用槽钢边角料焊接了一个“升级版落地插牌”,为队上节约成本近千元。
1991年参加工作的徐云,在石油钻井工岗位一干就是30年,今年年满五十岁的他,仍一如既往醉心于修旧利废、钻研业务。在他影响下,川庆70595队的年轻员工,主动跟着徐云学修补、搞拆装……
班组民源新工唐能说:“通过亲自动手去修旧、拆装,不仅可以学技术,而且还能给队上带来更多的成本节约,一举多得,我们乐意去学。”在“传帮代”路上,徐云将带着他的“百宝箱”,用修旧利废的小举动,让石油钻探的工匠精神代代相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