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甘孜州丹巴县快速处置一起雷击火险情
2021年05月06日 21:08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5月6日电(记者刘忠俊)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森防指办公室6日透露,该县一名护林员巡山途中,发现一起因雷击引发的烟点,处置及时避免了引发更大火情。

村民正在现场全力处置和清理。丹巴县森防指办供图
村民正在现场全力处置和清理。丹巴县森防指办供图

  5月5日,丹巴县丹东镇二马村护林员三佰格玛巡山途中,发现二马村后山一处林地出现烟点,其迅速将险情上报当地政府。接到情况报告后,丹巴县丹东镇防灭火指挥部主要领导迅速带领乡、村干部和义务扑火队员36人赶到烟点处,发现该烟点是一棵被雷击撕裂的松树。在确保安全前提下,救援人员采取以水灭火方式进行扑救,并对周边可燃物进行清理。

  经过40分钟紧急处置,烟点被成功处置完毕,达到“三无”要求,实现“打早、打小、打了”目标。随后,丹东镇防灭火指挥部利用无人机对周边环境进行了严密巡查,同时安排10名义务扑火队员留守观察,严防复燃。

  据了解,雷击火是引发森林火灾最主要的天然火源。随着气候的变化,国家天然林禁伐,林下腐殖质的增多,雷击火导致的火灾不断发生。雷暴形成的闪电接触地面可燃物,便具备了“天雷勾地火”条件在暖而干燥的天气条件下,降水不能到达地面,或者雨量太小不能熄灭火源,这时由于雷击引发的火源就会蔓延成灾。

  丹巴县森防指办公室指出,雷击引起的森林火灾通常发生在人迹罕至、交通不便的林区,自雷击发生到明火产生往往有0.5-2小时阴燃时间。“地下燃烧,地上冒烟”,这是最好的灭火时间窗口,一旦明火出现甚至发展为树冠火,加之雷暴后如果有高温大风天气,救火的难度和代价会极大增加。因此,加强雷击火的预测预报、监测核查仍然是目前防雷减灾的最主要措施,提升对雷击火的应急处置能力则是当务之急。(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