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5月7日电 (龙婧 陶文斯)日前,迎来夏天第一个节气——立夏。在泸州市纳溪区农村有吃“立夏饭”习俗,蒸“五色饭”,包猪儿粑,迎接立夏节的到来,寓意五谷丰登。

纳溪区安富街道丙灵社区农户胡艳玲小院里,各色食材准备充足,几个妇女忙着洗米、切葱、和面、炒馅,忙得不亦乐乎。“今天社区志愿者帮我家栽秧苗,我邀上几个街坊弄一桌立夏饭,感谢大家帮忙,同时也讨个丰收彩头。”胡艳玲说。
“立夏饭”又称“五色饭”,是用红豆、黄豆等具有五种颜色的豆类混上米同蒸,熟后可食。据老人们讲,五色饭的寓意源自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说法,五色意即使五行达到平衡,在农村往往寓意着五谷丰登、风调雨顺。
“立夏饭主要原料是糯米、小米、红米、黑米和紫薯五种材料,蒸好以后颜色五彩缤纷,寓意着生活丰富多彩。”胡艳玲介绍说,每样食材清淘干净后,分别用小火熬煮半小时,再加入适量糖和佐味,装入蒸笼用大火煮3个小时,立夏饭便做好了。
随着农村生活改变,人们常常吃“立夏饭”演变为吃“栽秧饭”,将蒸五色饭,演变成包猪儿粑。猪儿粑往往是咸味,里面包满肉沫、豆腐干、芽菜、碎葱,一口下去,咸香的馅儿混合着绵软的面皮,鲜美极了。
据胡艳玲介绍,“五色饭”、猪儿粑仅仅是“栽秧饭”或“立夏饭”的佐餐,是栽秧师傅在劳力间歇的“歇稍饭”。现在生活好了,“栽秧饭”正餐往往鸡鸭鱼肉样样俱全,在讨个好彩头的同时,表示对劳动者的尊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