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5月10日电 (徐艳梅 刘文斌)“有水,发展稻渔才有支撑。”5月8日,看着刚刚种下的彩色水稻,隆昌市普润镇印坝村党总支书记、主任李明秀盘算着要加快建设游客接待中心的事。
以水美新村建设为载体,印坝村着力打造“稻渔果立体生态农业”乡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示范村。根据内江市水利局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开展水美新村建设的总体安排,“十四五”期间,内江将在已建成的90个水美新村基础上,再建100个水美新村,总数达到190个,将成为宜居美丽新村建设的重要展示窗口。

抓实“水之治”扮靓乡村
2017年,四川省在全国率先探索水美新村建设路径。内江随即启动水美新村建设工作。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等美好生活的需要更为迫切。”内机市水利局农水科负责人介绍,水美新村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在水利领域落地落实的重要举措。
顾名思义,“水美新村”就是拥有美丽水环境的宜居乡村。对此,资中县银山镇观音寺村党支部书记黎国彬深有感触。
位于观音寺村的东岳庙水库建成时间较长,长期肥水养鱼,点源、面源污染物不断汇入,库区死亡的藻类和水生动植物等不断沉积,导致水库底部淤积严重,氨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超标。
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水库水质治理和“厕所革命”,东岳庙水库水质已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水体自净能力和透明度不断提升。“现在和原来比,简直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黎国彬说,昔日的“臭水塘”已变成亮丽的亲水“景观塘”,为村民生产、生活、休闲提供了优美的水环境。
据了解,截至2020年底,内江按照《四川省水美新村建设指标体系》要求,结合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和产业发展等规划,建成水美新村90个,今年全市还将再建12个。

打造“水之美”致富乡亲
水是农业的基础,也是产业的灵魂。银山镇黄连树村位于内江国家级科技园区核心区,也是资中万亩血橙示范片核心村之一,余家河依村而过,水环境良好。2020年,该村以服务发展农业经济作物为主开展水美新村建设,统筹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900亩、新建蓄水池11口、整治山坪塘6口,为种植业项目落地黄连树村打下基础。
走进黄连树村,56岁的村民刘国章正带领20多个村民在血橙园内梳果修枝。刘国章表示,像这样在家门口就业,既能照顾家庭又有收入,是自己梦寐以求的事,而被乙佳鑫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承包的这1000亩果园,就是实现梦想的“舞台”。
“若没有水利基础,公司就不会承包这么大一片。”果园管理人员李凤杨说,公司还承包了村里七八口山坪塘,保障果树灌溉。
在隆昌市普润镇,走进远近闻名的印坝村,一派人、水、村、业相融合的和谐美景映入眼帘,由中央资金支持的隆昌河流域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项目正在火热推进中。
李明秀表示,依托水系连通、高标准农田建设和5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项目,印坝村大力开展“水网、路网、田网、林网”建设,推动了优品柑橘、稻渔稻虾、乡村旅游“三大特色产业”加速发展。如今,村里形成“公司+专合社+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建成稻渔稻虾综合种养基地1000余亩,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769元。
水的灵气,也为村里聚集了越来越旺的人气。“产水配套、农旅融合、康养旅居,是村子发展定位和方向。”对印坝村的未来,李明秀充满信心。
水美新村,不止于美。“我们要打造的是水安于民、水兴于业、水富于民、水美于民的宜居美丽新村。”内江市水利局农水科负责人表示,水美新村的建设内涵包括多个层面,更多的体现在辐射联动作用发挥上,旨在为乡村振兴提供有效保障。
做足“水文章”振兴乡村
水美新村建设,有水是关键。然而,内江是全国108个严重缺水城市之一,多年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351立方米,为全省、全国平均水平的72%和47%,属典型的资源性、工程性缺水地区。
按照四川省水利厅的部署要求,围绕着力构建节水配水管理体系、基础设施生态网络体系、河湖保护体系、水旱灾害防治体系、现代水利制度体系和蜀水文化体系的“六水美村”网络体系的建设目标,内江全力夯实水利基础。
配水,围绕大型水利工程、农业用水和农村自来水展开。内江大型引调水工程——向家坝灌区内江供水管道工程全面开工,长征渠引水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中小型水库、灌区续建配套等工程建设有序推进,农田灌溉水网体系进一步完善。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十三五”期间全市新改建农村集中供水工程103处。
治水,则全力推进河库综合治理。全市按照“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的治理思路,累计投入水库水质治理资金4.7亿元,大力实施水库水质综合治理,全面解除了水库承包养鱼协议,水库水质明显改善。
护水,坚持让河湖长制从“有名”向“有实”“有能”转变,市县乡三级河长巡河2.92万次,累计解决问题1950个。系统开展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沱江老母滩(脚仙村)、球溪河口、威远河廖家堰3个国控考核断面水质均值均达到Ⅲ类水质标准。
活水,优化水管理改革与服务。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全面完成包括2个大型灌区,5个中型灌区,1个小型灌区农业水价核定工作。大力推进农村供水工程和小型水库规范化管理,逐步完善水利工程运行管护长效机制,纵深推进水美新村向标准化、规范化、差异化发展。
在水的滋养浸润下,内江市中区全安镇花洞村基本形成了柑橘产业为主,草莓、樱桃等亚热带水果配套种植,农旅融合发展的新村格局;东兴区田家镇太平寺村依托见龙河生态修复建设项目,建成了“水清岸绿景美”的乡村靓丽风景;威远县东联镇天宝沟村全村流转土地近2000亩,形成以中药材种植、水产养殖为支柱的产业发展模式……内江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