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老校长”雷云辉:当好“新讲台”上的“摆渡人”
2021年05月11日 11:05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尧欣雨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5月11日电 (吴平华 秦旭 陈忆)5月11日,早晨7点,在宜宾市翠屏区老城区中山街路口。

  “嘟----请大家走斑马线!”90秒后,对面的红灯转为绿灯时,熟悉的哨声也会准时吹响。在老城区中山街与专署街十字路口红绿灯处,一位穿着文明志愿者红马甲的老人,胸前挂着一个口哨,手里拿出一面小红旗,这是他在路口执勤的第402天,每天同样的动作他要重复数百次,但他却乐此不彼。

  他叫雷云辉,今年69岁,年轻时做过工人,干过生产队长,后来当过老师、校长,在三尺讲台上奉献了40余年,桃李满天下。

  “我一直想找个事情做,不能总是闲着。”退休后的雷云辉找到自己原来的学生,要求帮忙找个“工作”,在自己的坚持,他终于成为翠屏区合江门街道的一名志愿者。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很多人不敢出门,雷云辉却提一个小喇叭,奔波在大街小巷,为进出社区外来人口作登记、测体温……60多天,他每天忙得不亦乐乎。

挥动小红旗。 秦旭 摄 摄
挥动小红旗。 秦旭 摄 摄

  随着宜宾创文工作进入冲刺阶段,雷云辉又主动担任起了“文明劝导员”,在中山街与专署街十字路口协助疏导车辆、行人的通行,每天工作10小时,风雨无阻。

  “工作要干就要干好!”雷云辉依然保持当年当校长的干事作风,有毅力、也有韧劲,更有耐心。

  “每天我们接送娃儿上学放学,都从这里过,总会看到他在路口执勤,特别关心过马路的学生。”附近的居民聊起这位每天在路口执勤的“老校长”,纷纷竖起大拇指为他点赞,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有他在这儿上班,孩子过斑马线,我们放心多了。”

  “附近有中山街小学、武庙街小学、宜八中,每天上学、放学,这个路口的车流量、人流量特别大,我就尽量配合交警把路口守好。因为我站在这里,家长们就会放心。”说起自己做志愿者的经历,雷云辉对辖区人口分布和交通情况如数家珍,而面对家长们的点赞,这位“老校长”脸上也洋溢着开心的笑容,眼睛笑的眯成了一条缝。

  “因为我每天都会提前半小时到,一定要赶在娃娃们上学之前。”雷云辉说,穿上红马甲,站在路口执勤,这条不足20米长的斑马线就是自己的“新讲台”。很多人把老师被称为“摆渡人”,如今自己每天在路口“摆渡”更多的人,所以必须要看到过往行人一个个安全的通行。

  其实,凡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刚开始执勤时,雷云辉也遇到过“困难”,一些车辆不礼让行人,导致路口人车争道,存在安全隐患。

  中山街是机动车单向通行的街道,车流来自一个方向。于是,雷云辉想出一个办法:当绿灯亮起时,他会吹响口哨,挥舞着手中的小红旗,一边关注过往行人是否走在斑马线内,一边张开双臂,挥舞小红旗,示意过往车辆驾驶员停车让行。

  看到他每天早出晚归,子女们都劝他歇一歇。

  “我在干正事。”每次家人劝阻,雷云辉总会这样说。“全国文明城市虽然已经创建成功,但是成果还需要继续巩固。”

  雷云辉热衷于公益事业,不仅主动做志愿者,还经常乐于助人,为贫困学生捐资助学。

  “我退休了,不需要存款。我不打牌、不抽烟、不喝酒,每个月生活费五六百元就过了。”

  雷云辉说,虽然自己年纪大了,但有一份光,就要发一份热,生活才会有价值。

  “老校长”雷云辉是一名共产党员,已有32年党龄。(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