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5月12日电 (杨勇 邓文鑫)5月12日,距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已经13年了,走进四川省绵竹市汉旺镇,地震遗址内的房屋早已废弃多年,四周杂草丛生,在这片荒凉破败的景象中,只有汉旺站还在隆隆作响,车辆在货场来回运输作业。
据了解,20世纪50年代,绵竹市新建天池煤矿,为方便原煤外运,德天铁路应运而生。该铁路从德阳市出发,到达绵竹天池乡,是宝成铁路的一条支线,汉旺站就是德天支线上的一个四等小站。

“汉旺站正式运行后,车站附近聚集了东汽、天池煤矿、清平磷矿等企业,因为当时的公路运输系统不发达,工业企业的产品基本依靠铁路向外运输,每天的运量都非常大。”汉旺站站长郭炜回忆,汉旺站的建成使用极大地促进了当地工业企业的发展,不仅如此,依托强有力的铁路运输保障,汉旺站发展成货运与客运并重的车站,为工业企业的产品运输和当地居民的日常出行提供了便利。
“2008年以前的汉旺镇是个工业小镇,经济发展迅速。当时车站外面有条街,饭店、商店、歌舞厅等遍布整条街,很是热闹。”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冷清形成强烈的对比,郭炜不免有些感叹。他介绍,汉旺镇是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中的一个极重灾区,汉旺站的房屋在顷刻之间被全部震垮,五楼向下塌陷成了二楼,车站14名职工和家属不幸遇难,汉旺站也成了此次地震中受灾最严重的铁路车站。

2010年,汉旺新城异地重建,东汽等工业企业纷纷重新选址、向外搬迁,由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汉旺站选择了坚守,在原址上进行重建。在汉旺镇旧址方圆数公里内唯一留存的单位,就是仍旧矗立在原地的汉旺站。如今,汉旺站还修建了专用线、专用货场、仓库,增加了两架龙门吊等,车站18名职工坚守着这个四等小站,继续为当地的厂矿企业提供运输保障。
57岁的货运员廖鸿是名老党员,已经在汉旺站工作35年了,是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的亲历者,心里也有阴影,但他没有离开,而是选择了坚守。“地震虽然摧毁了我们的家园,但震不垮我们的精神,每天看到货物通过汉旺站运向全国各地,心中就充满了自豪,也为自己的坚守感到值得!”

“现在车站主要运输河沙、石灰石、农用化肥、磷矿石、钛金矿、硫酸、纯碱等,每天装卸货物4300吨左右,运输能力较地震前增长了3倍多,有力地助推了地方经济发展。”汉旺站站长郭炜介绍,从一片废墟到快速重建重生,一路走来,汉旺站先后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展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