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爱成都·迎大运”2021年成都市天府绿道健康行劳动者健身嘉年华暨金牛区社区运动节启动
2021年06月26日 19:24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6月26日电 (吴平华 )26日,在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倒计时一周年之际,“爱成都·迎大运”2021年成都市天府绿道健康行劳动者健身嘉年华暨金牛区社区运动节启动仪式在府河摄影公园举行。本次活动由成都市体育局、金牛区人民政府主办,金牛区委社治委、金牛区文体旅局、金牛区人社局、金牛区综合执法局、金牛区卫健局、金牛区总工会和金牛区体育总会承办,金牛区沙河源街道办事处和金牛国投集团协办。来自全区的劳动模范代表、健身爱好者和各街道居民代表300余人参加活动。

启动仪式现场开心领到礼品。金牛区委宣传部 供图
启动仪式现场开心领到礼品。金牛区委宣传部 供图

  近年来,从首提“公园城市”理念,到支持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成都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速度不断加快,规划了1.69万公里的世界最长绿道,建成天府绿道超过4400公里,公园、绿道逐渐成为市民新消费、新体验、新生活的重要载体,宜居品质和城市价值得到大幅提升,这些都离不开劳动者的辛勤付出。本次劳动者健身嘉年华活动就是为了让每一位普通劳动者充分享受公园城市示范区发展红利,大力宣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理念,让奋斗成为这个时代最鲜艳的底色。

 现场展示获奖证书。金牛区委宣传部 供图
现场展示获奖证书。金牛区委宣传部 供图

  2021年,是全市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开局之年。金牛区着眼“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坚持“提档升级、提质增效、完善功能、优质服务”,持续完善全民健身设施、全面打造全民健身场景、全力塑造赛事活动品牌、大力普及全民健身文化、推动文商旅体融合发展,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全年计划建设特色健身广场3处、规划社区服务站点20个、打造社区运动场所20处、更换新建健身路径45条,举办各级各类全民健身活动500余场,组织体育协会、俱乐部和企业下街道、到社区、进院落开展“你点我送”健身培训指导活动800场,积极构建功能明确、网络健全、场景创新、主体多元、共建共享的全民健身新格局,全力争创全民健身运动模范区,为市民提供更大范围、更高质量、更深层次的公共体育服务,进一步增强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2022年6月26日——7月7日,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将在成都举行。按照成都大运会执委会统一部署,金牛赛区承担武术武术比赛、篮球决赛、乒乓球训练和闭幕式举办四项赛事活动筹备任务。2019年以来,金牛区坚持“谋赛”“营城”“兴业”“惠民”理念,高标准组建了金牛赛区委员会、凤凰山体育公园篮球场馆中心、城北体育馆武术场馆中心、市乒校乒乓球场馆中心和成都露天音乐公园闭幕式保障中心,高效率推进凤凰山体育公园建设和成都市城北体育馆、成都市全国重点乒乓球运动学校体育馆提升改造,高品质实施城市环境品质整治提升项目790个,街区形态全面提升、产业业态同步转型、人文生态得以重塑,高质量组建了综合行政、竞赛、礼宾接待、新闻转播、体育展示与观众服务、后勤保障、志愿者、交通运输、医疗保障、安全保卫、技术保障等11个工作组的服务保障力量,高水平开展了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乒乓球项目资格赛、第十二届中国成都体育舞蹈国际公开赛选拔赛、“相约幸福成都”第23届中国大学生篮球一级联赛(巾帼四强赛)、“相约幸福成都”2021年中国大学生武术套路锦标赛(高水平组、超级组)、颂歌献给党·奋进新金牛”——成都市金牛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歌咏汇演等赛事活动,检验了场馆设施、锻炼了执行团队、测试了运行机制,以金牛品质迎接盛会到来,让大运之光点亮金牛。

  随着大运场馆的落成,为了提高大运场馆的利用效率,更好地服务市民群众,成都大运会执委会制定了“大运场馆惠民行动”。据统计,金牛赛区大运场馆计划举办“相约幸福成都”系列赛事、各类竞技赛事、青少年体育赛事、全民健身赛事等赛事活动30余场,为金牛市民提供连续不断、精彩纷呈的体育盛宴;同时,在保障“惠民行动”系列赛事活动的同时,符合对外开放条件的大运场馆将在做好场馆设施器材保护的前提下尽量对外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满足市民健身需求;在确保场地设施设备不受损坏和保障大运会系列赛事活动的前提下,符合条件的场馆可适度承接商业活动,如商业赛事、商业活动、演唱会等。(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