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投运“九隧十三洞”助“神鸟”腾飞
2021年06月27日 21:06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6月27日电 (刘忠俊 龚梓谦 夏开宇)成都天府国际机场27日正式投运,由中铁二局六公司承建的天府国际机场市政配套工程也同步投用。

天府国际机场进出港隧道群进口。周浩楠摄
天府国际机场进出港隧道群进口。周浩楠摄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位于成都简阳市芦葭镇,北距成都市中心50千米。中铁二局六公司承建的机场航站区高铁、地铁及相邻隧道工程,包括莲花湖景观改造、地铁18号线(13号线)机场北站、航站楼站前叠水生态循环系统等重点工程,线路全长2.59公里。其中空港大道及北部垂直滑行道隧道群是社会车辆进出港咽喉要道,涵盖了3条轨道交通及6条市政隧道,在机场北侧形成了国内罕见的9隧并行下穿机场滑行道的“九隧十三洞”隧道群格局。

  项目经理李文涛回忆称,当时多个工作面同时开工,所需作业人员超过了3000人。党员先锋队和青年突击队常驻现场,确保高压施工环境下质量安全进度全面受控。项目混凝土日均浇筑量超3000方,总量约93万方,运输罐车列队可绕成都第二绕城高速3.5圈。项目钢筋用量达12.24万吨。

天府国际机场“九隧十三洞”罕见隧道群分布示意效果图。
天府国际机场“九隧十三洞”罕见隧道群分布示意效果图。

  “建设好‘九隧十三洞’,是实现天府机场交通流畅接驳的首要任务。这些离不开‘黑科技’的加持。”项目总工程师韩勇称,建设过程中项目积极引进智慧工地管理理念,运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实现了BIM平台管理、图纸方案优化、可视化技术交底和工程三维展示,全面体现了信息化施工优势。12个施工作业面搭载有9个高空摄像头,26套塔吊参数监控系统,辅以1架无人机开展高空监控,实现后台对施工现场进度、安全的多屏实时监控。

  同时,打造信息化劳务动态管理,形成集住宿、餐饮、门禁等为一体的劳务工人物业管理,以科技化、智能化施工现场确保工程施工有序推进。

  地铁18号线通车半年多来,天府机场北站人头攒动,下穿隧道车来车往。不久后,已建成的PRT(城市个人交通系统)隧道铺轨投入使用后,可将自驾乘客从远端停车场智能投运至航站楼,方便居民出行。(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