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旅游+”融合发展 泸州市江阳区迈出全域旅游新步伐
2021年07月03日 21:00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祝欢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3日电 (唐倩 潘阳薇)“这些油纸伞好漂亮啊!”每逢周末,位于分泸州市江阳区水岭镇的董允坝伞乡景区游人如织。这两天,多批游客来到来此参观学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油纸伞制作,传承非遗文化。

 泸州市江阳区美景。(江阳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供图)
泸州市江阳区美景。(江阳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供图)

  “董允坝文旅特色小镇”是泸州市江阳区做活“全域旅游”产业体系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江阳区充分发挥旅游业关联度强、融合度高的特点,打破旅游自循环体系,发挥旅游业带一产、强二产、优三产的产业优势,以“旅游+”为路径,重点推动农业与旅游业、工业与旅游业、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做活“全域旅游”。

 泸州市江阳区美景。(江阳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供图)
泸州市江阳区美景。(江阳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供图)

  “我们成功打造了赏花游、采摘游、农业观光体验游、非遗深度游等10多个乡村旅游品牌。”据江阳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负责人介绍,除了“董允坝文旅特色小镇”,如今,“方山文旅小镇”“桃花源文旅小镇”等农旅小镇项目也在积极推进中。围绕“旅游+农业”,江阳区已发展林果采摘、家庭农场等体验型生态休闲农业项目50余处,推出了赏花游、采摘游、农业观光体验游等10多个乡村旅游品牌,实现了从农业观光型向休闲度假、体验娱乐等综合型转变,助力乡村振兴。

  “各位游客,这里是‘1965茜草工业记忆’博物馆,集后工业旅游、文化创意、休闲娱乐于一体,是江阳‘后工业主题’文化休闲消费目的地……”通过“旅游+工业”,江阳区积极推动工业优势产业向旅游业延伸,挖掘、培育了酒业园区、江南科技产业园、“1965茜草工业记忆”博物馆等一批工业与旅游融合度较高的景区景点,还重点打造了泸州老窖、分水油纸伞等旅游品牌商品,使厂区变景区、企业变景点、产品变旅游商品,进一步拓展了工业融合空间。

 泸州市江阳区美景。(江阳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供图)
泸州市江阳区美景。(江阳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供图)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江阳区“旅游+文化”借助张坝桂圆节、董允坝蔬菜品赏会、丹林梨花节等旅游节事活动,积极弘扬、挖掘白酒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非遗文化等特色文化。朱德旧居陈列馆、龙透关泸顺起义旧址、张映鑫烈士纪念亭等成为江阳、泸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茶马古道、南宋报恩塔等35处文物保护单位,分水油纸伞、“泸州河”川剧等2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遍布江阳,向游人述说着过去的故事。

 泸州市江阳区美景。(江阳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供图)
泸州市江阳区美景。(江阳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供图)

  山水酒中藏,举杯品江阳。这座位于长沱两江交汇处的泸州市中心城区,幅员面积649平方公里,辖15个镇街,总人口69.2万。区内旅游资源丰富,拥有A级景区7个,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

  近年来,江阳区坚持旅游主导和“全域旅游”思维,统筹推进天府旅游名县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以创建促发展。(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