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绵阳高新区:党史光辉照亮园区奋进之路
2021年07月07日 11:51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7日电 (张海艳 智宏伟)“基层治理”“党的建设”“服务群众”板块设置正常,安全生产、民生事项、社会服务等事务线上办理流畅……近日,工作人员正在对龙家碾社区智慧平台的办事功能做最后的调试和完善。据了解,该平台投入使用后,社区居民可通过平台掌握了解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等公开信息,深入参与社区治理,真正实现社区居民共治共建共享。

  让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惠及全区群众,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一直以来都是高新区努力奋斗的目标和方向。

  “快”部署、“学”关键

  确保学习教育入脑入心

  绵阳市委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暨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过后,高新区第一时间组建了由该区党工委书记任组长,该区党工委相关领导任副组长的高新区党工委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暨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下设庆祝活动办公室、党史学习教育办公室,成立了高新区党工委宣讲团、文艺演出工作组、主题展览工作组等,并健全相关制度,推动各项任务落实。

  党史学习教育基础在学习、目的在教育。为此,该区制定《中共绵阳高新区工委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施意见》等“1+10+N”系列文件和方案。

  同时,结合高新区实际,融入了“高新大讲堂”“党史微课堂”、党史馆、“拓荒者”讲党课等创新性内容,有力推动党史学习教育高质量开展。

  在学习方式上,全区紧扣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这一目标,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坚持领导带头学,该区党工委领导班子在分管领域、联系村(社区)开展讲党课。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个人自学与集体研讨相结合、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相结合、专题培训与宣讲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达到学习全覆盖。

  5月17日,87岁高龄、一等军功章获得者王金榜老人,在火炬东街社区讲述入朝参战的英雄事迹。王金榜于1952年参军入伍,他讲述亲身经历的一场刻骨铭心的阻击战,在这场战斗中,老人严重负伤,右腿被子弹击穿,右耳也被炮弹震聋,到现在都要依靠助听器才能进行交流。老人在革命抗战中展现的坚强无畏和勇敢坚韧的革命精神血脉深深的流淌在每位聆听人员的心中。

  高新区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老模范、老教师“五老”作用,梳理建立全区50年以上党龄的老党员“红色种子资源库”,引导广大老同志怀着对党的事业挚热忠诚和深厚感情,宣讲党的荣光。同时,还组织专题讲、坝坝会、团(队)会等方式,深入村(社区)、企业、学校等开展宣讲活动。

  截至目前,全区各级已开展专题读书班8场、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50次、“三会一课”25场、现场教学50场,专题宣讲38场,推出主题文艺作品100余篇。

  “实”行动,“干”成效

  汇聚干事创业一张蓝图

  近日,赛迪顾问发布“2021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名单,其中,绵阳高新区位列第94名,较去年上升6位。晋级升位的背后,是高新区聚焦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500强、行业100强和央企、重点国企,开展项目招引攻坚,让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做强先进制造业根基的必然结果。

  2020年以来,绵阳高新区引进产业项目44个,签约金额超过350亿元;已落地项目37个,实现国内省外到位资金183亿元。好的项目不仅要签得下,更要落得住。高新区为加快招商引资落地产业项目建设进度,该区项目推进办从4月下旬至8月上旬,开展“大干快上100天,献礼庆祝中国共产党100周年”产业项目建设提速“百日攻坚”行动。

  该区项目推进办负责人介绍,全区围绕项目开工、续建项目、即将建成项目分别打响促开工、促进度、促建成三大攻坚战,在全区形成塔吊林立、热火朝天的项目建设氛围,全力确保“6个未开工项目进场施工,4个续建项目加快建设,6个项目竣工投产,4个项目加快前期”目标达成。

  在党史学习教育如火如荼开展之际,高新区坚持学习实践同步推进,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学习教育全过程,更好地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动力。除项目建设外,区级各职能单位立足工作实际,切实为群众办实事、为企业解难题,把党的温暖送到人民群众和企业团体心坎上。

  该区政务服务中心针对群众、企业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推出了“早晚弹性办”“中午不间断”“周六全天延时办”的“延时服务”等一批惠民利企的真招实策,延时为群众办理事项近5000件。

  该区人社局为切实增强群众就医购药便捷,全面推广医保电子凭证应用。截至目前,全区已实现221家定点医药机构电子凭证直接扫码支付全覆盖,为辖区8万余人激活开通医保电子凭证。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力争在今年年底前实现参保人员开通医保电子凭证超过90%。

  截至目前,全区开展调查研究3144人次、立足岗位服务85657人次、计划解决民生问题260个,已解决问题167个、实施关爱行动587人。(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