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13日电 (唐倩 潘阳薇)近日,在雅安市荥经县严道街道古城村的108黑砂艺术村,多样的荥经砂器焕发出勃勃生机,围绕“荥经黑砂”,当地以此打造“黑砂一条街”、丝路砂都自然教育大本营带动文旅发展。
荥经黑砂以荥经当地黏性极强的高岭土与炭渣为原料,经过采料、粉碎、搅拌、制胚、晾晒、焙烧、上釉、出炉、入库等工序,其工艺要求环环紧扣,一丝不苟。严格的工艺是荥经黑砂质量的保障,也为荥经黑砂赢得了良好的口碑,“由于坚持纯手工制作,我们的黑砂在产量上一直不是很高,但每年都有全国各地,甚至很多外国游客慕名前来购买。”现年49岁、已有35年砂器制作经历的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荥经砂器”代表性传承人曾庆红如是介绍。

2008年,“荥经砂器”烧制技艺正式进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四川具有标志性的手工艺品品牌。这也给荥经黑砂的生产和传承带来了新的机遇,曾庆红回忆道,“政府先后组织我们到江苏宜兴、江西景德镇等地参观考察,学习发达地区在开展传统手工技艺多样。一些大专院校也纷纷来到荥经,围绕黑砂工艺品的创意和制作与我们交流经验,这些都极大地拓展了我们的视野,让我更坚定地在黑砂工艺品制作上进行探索。”
把非遗资源运用好,把地域品牌发展好,围绕“荥经黑砂”,荥经县进行了大手笔的布局规划。曾庆红的砂器厂所在的108黑砂艺术村,就是其中的代表性项目。

108黑砂艺术村总面积约0.5平方公里,主要包括黑砂博物馆、砂器一条街、非遗传承人及大师工作室等区域,是集非遗文化保护、展示、体验为一体的黑砂非遗文化中心。
其中,艺术村以黑砂文化街为核心,以艺术创作、大师精品、非遗传承、黑砂体验为核心产品,聚集了黑砂工艺品旗舰店、黑砂文化精品酒店、青年创作艺术工坊、黑砂会展中心、世界陶艺博物馆等文旅融合产业,“艺术村内现有省级非遗传承人3人、省级工艺大师10人,每年吸引国家级、省级陶艺类和美术类大师200余人次,四川美院、四川农业大学等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800余人到艺术村创作,现有黑砂生产企业达到70余家,从业人员近千人。”荥经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娟介绍道。

据了解,为了促进黑砂文化的传播,当地还在108黑砂艺术村中建成了面积约1500平方米的荥经县黑砂博物馆。围绕荥经黑砂的历史起源、发展流变、烧制技艺、传承创断、系列产品等内容,黑砂博物馆以大量的文献资料、情景再现、实物展陈等形式布展,将荥经黑砂发展过程中的起承转合进行了详细的梳理。
“除此之外,我们还打造了占地约100亩的丝路砂都自然教育大本营,包含室内和室外两类教学场所,集产品研发、项目孵化、人才培训、项目运营管理为一体。”刘娟表示,该区域主要以发展研学旅行为目的,深入挖掘荥经黑砂的文旅价值,让国家级非遗变得可接触。
在丝路砂都自然教育大本营里,营地室内建有七大特色工坊,包含黑砂工坊、边茶工坊、木作工坊、竹编工坊、扎染工坊等,还规划多功能活动室、学术报告厅、开放式阅读厅、戏剧空间、医务室等多元化空间;营地室外建有萤火剧场、原木乐园、黑砂窑、户外运动草坪、户外自然课堂等体验式场所,主要开设创意砂品课堂、田园运动课堂、自然昆虫课堂、先锋营造课堂等综合性自然教育研学课堂。
“未来,在充分挖掘荥经黑砂旅游价值的同时,我们还将加强对县内黑砂艺人和生产机构的组织协调,集中力量把‘荥经黑砂’做成有广泛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地域品牌,把文化这张牌打好。”刘娟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