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四川印发《汛期地质灾害防范应对十条措施》
2021年07月28日 14:07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28日电 (杨予頔)近日,四川省地质灾害指挥部办公室梳理印发了《汛期地质灾害防范应对十条措施》并要求各市(州),及时补短强弱,着力提升极端天气状况下的地质灾害综合防范应对能力,保持临战状态,做好万全准备,共同打好汛期地质灾害防范攻坚战。

  十条举措包括:强化责任落实,构建终端发力末端见效机制;强化隐患点和风险区“三查”全覆盖,提升“点面结合”双控水平;强化“人防”“技防”有机衔接,探索提升监测预警效能;强化宣传培训和演练,特别加强夜间、“三断”等特殊情景下的避险演练,提升群众防灾避险能力;强化提前避让,适当扩大转移范围,确保应转尽转;强化避险结对帮扶,加强人员管控安置,确保“不安全、不返回”;强化管行业必须管地质灾害,落实在建工程、旅游景区和公路、铁路沿线防灾措施;强化集中攻坚,确保按时完成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夯实防灾减灾基础;强化能力建设,充分发挥技术支撑单位作用,确保防灾工作科学高效推进;强化明察暗访机制,确保推动问题整改落实到位。

  据了解,四川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是全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现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多达3.3万余处,分布在全省21个市(州)、175个县(市、区),对143万余名群众生命和867亿元财产安全不同程度构成威胁,地质灾害防治任务极其繁重。2021年入汛以来,四川连续遭遇多轮强降雨天气过程,多地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受极端天气影响,累计发生地质灾害825起,同比去年增长近7成。面对严峻的防灾形势,四川省上下攻坚克难,实现地质灾害成功避险27起,避免1093人因灾伤亡。能实现地质灾害成功避险,离不开一套相对健全完善的防灾体系。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三避让”“三个紧急撤离”“空心村”五位一体避险结对帮扶等一批地质灾害防范工作措施,已被省委、省政府固化提升为防灾工作刚性要求,在基层较好地得到了贯彻落实,并发挥了积极的防灾减灾作用。今年,省地质灾害指挥部组织力量复盘总结、检视不足、预判风险,形成了汛期地质灾害防范应对十条措施。这十条既有案例做法的借鉴启示,又有教训问题的应用转化,既有常态化防灾下科学、有效的适用之策,又有极端天气情况下精准、管用的应对之举。这是四川厅党员干部持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硬招实招和用心诠释。

  该负责人同时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的要求,进一步修订、完善防灾预案,加强实践演练,聚焦本地区本系统本行业最担心的问题、最薄弱的环节、最需要重视的风险隐患,坚决把责任、措施、要求落细落实到乡、村、组防灾第一线,落实到最小工作单元,调动防灾责任人、监测员、驻守队伍、志愿者、骨干群众等一切力量,大家都行动起来,把各自工作做精准、做细致、做到位,用心、尽责、有为发挥作用。各地在主汛期必须高度戒备、严阵以待,要把贯彻落实十条措施作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的最重要任务来抓,一级盯着一级干、层层抓落实,一件一件认真干、件件出实招,用实际行动、好的成效来诠释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