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泸州古蔺古超静:大山深处的苗族画家
2021年07月30日 11:33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30日电 (邹立杨 蔡琳 姚茂璇)在泸州市古蔺县茅溪镇柏腊村,一群“长“在石头上的小动物栩栩如生,它们都是苗族画家古超静的杰作——石头画。这些原本在大城市,在展览馆才能欣赏到的创作艺术,如今“飞”进了大山深处,扮美了村野乡村。

古超静正在作画。
古超静正在作画。

  左手托起颜料,右手拿起画笔,时而轻轻描绘,时而大笔勾勒,在小凳上,古超静一坐就是半天时间,在他的笔下,一只栩栩如生的小猫出现在石头上,他用创作艺术让石头“活”了起来。

古超静作品。
古超静作品。

  家乡多奇山异石,这为古超静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灵感。古超静说,石头画之所以更特别更好看,是因为整个画是根据石头本身的造型“量身定做”,使得每一个石头画都是独一无二的。石头画在精雕细琢成型后,经过反复抛光,干燥、上油等风干处理,画面可以保存5-10年。

  柏腊村有原始生态杨梅林10000亩,近年来,陆续种植的5000多亩优质杨梅全面挂果投产,依托茅溪镇每年举办的生态杨梅节,通过“产业+旅游”的发展模式,不仅带动村民致富增收,也为乡村振兴打下基础。从小在柏腊村长大的古超静,虽然在外工作,但时刻都牵挂着家乡的发展,每年7月生态杨梅节的时候都会回到家乡,他希望用自己的努力,为柏腊村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古超静从小就爱好绘画,从上小学开始,他就一直为班上制作黑板报,虽然长大后学习的是设计专业,但并不影响他对绘画深入骨髓的热爱,即便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但不少看过作品的人都认为他是“科班”出生。

  在古超静眼里,乡村振兴不仅产业要兴旺,文化也要繁荣,发展乡村旅游,让游客来了不仅有杨梅吃,也要有的玩、有的看,为此,他发挥自己在绘画上的特长,家乡的石头、木板、墙壁、陶罐都成为了他的创作底板,家乡的小动物、一花一草、民族风情特色都是他的创作对象。一幅幅生动的石头画、木板画、壁画让柏腊村变得绚丽多彩,为家乡的旅游业带来新的活力。

  在古超静手中,一般的画都能在1天内完成创作,但有一幅画除外,那就是他耗时4天为自己家乡精心手绘的乡村振兴壁画,这幅壁画长约8米,高约2米,是古超静得意创作之一。

  这幅壁画就画在堂屋的墙壁上,整幅壁画清新淡雅,层次分明,在绿水青山、繁花簇锦之间,有序地分布着民族特色浓厚的小农场、民宿、音乐放映大厅、大型吃游广场等建筑,各个部分相得益彰,极为巧妙,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在古超静手中得到了完美呈现。

  据了解,古超静在家乡创作的作品已有20余个,遍览古超静的作品,除了花草动物之外,作品都带有独具特色的苗族图案,让人看后印象深刻。在这些特别的苗族图案里,有着古超静的创作初衷:“我想用手中的画笔把我们苗画更好地呈现出来,为家乡的旅游业注入更多的民族风情特色,为乡村振兴献上一份力量。”(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