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泸州纳溪:小核桃变成“金蛋蛋”
2021年08月11日 14:56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11日电 (周超文 邓建刚)这些天,看着挂在树上的小核桃慢慢长大,泸州市纳溪区打古镇龙古村78岁的宋延成老人高兴得不得了,他估计今年的5亩核桃可以采收1万斤,即便按市场上2元/斤鲜果价,这核桃就要给他带来2万元收入。宋延成说,这两年核桃因品质好,加之价格适中,都是别人上门购买,现在这一个个桃桃在他眼里,就是一个个“金蛋蛋”。

核桃成熟。
核桃成熟。

  6年前,地处偏远的龙古村,为了让全村村民早日脱贫致富,龙古村党支部在带领村民发展产业中,采取“专合社+农户”模式,引进千亩核桃种植,作为一个优势产业来打造。“别人都争相发展核桃种植,我也不能落伍,我也要种植核桃致富。”身体硬朗的宋延成在核桃产业发展之初,他就将自家房后的5亩残次林地请人开垦后,全部定植核桃。

  为了确保自己种植的核桃能茁壮成长,宋延成老人都是在龙古村核桃专合社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管理,他严格执行核桃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适时整形修剪、配方施肥,严防病虫害;在挂果前三年,宋延成还在新栽的核桃地头推行合理间作,夏季播种大豆、冬季种植一季时令蔬菜,从根本上解决果园缺肥、缺水、保墒问题,实现园貌整齐,单产稳定,提高核桃产业整体效益。

  2018年,核桃挂果后,宋延成又在核桃地头开始放养两批共200来只土鸡。在他的5亩核桃园里,一个个薄皮核桃挂在郁郁葱葱的核桃树枝梢上,再过1个月就可以采摘了。因为已经有了七年的种植管理经验,宋延成俨然已经成了一个核桃“土专家”。如今他每天都要前往核桃园走走瞧瞧,还不时指导周边农户进行采收前的管护。宋延成说:“核桃每亩栽植不能超过35棵树,必须施有机肥。这两年我在树下放养土鸡,果树下的虫子和青草为家禽提供天然的食物,家禽的粪便又能为果树提供充分的肥料,种养结合,一举多得。”

  宋延成介绍,核桃浑身都是宝,除了核桃青果、干果外,核桃里面的木质隔膜也是宝贝,它叫作“分心木”,在中医中利用率是非常高的,对于多种疾病都有不错的治疗效果。尤其是核桃树生长期可达数百年,3年即可结果,5年就进入丰产期了,亩产量就在2000斤左右。“发展核桃种植确实是一个绿色致富项目,收入非常稳定。”宋延成说。目前,这两年除了核桃收入,在核桃园里饲养的200来只土鸡,每年都要给他带来了近万元的额外收入,实现了土地的二次收益。

  “要想让核桃实现收益最大化,还要会算‘增收账’。“宋延成老人说,这几年虽然鲜果成熟时就有果贩上门收购,但他从不出售,而是自己采摘下来晒成干果出售,增加收入。他说,鲜果价格目前市场上批发价是2元/斤,5斤鲜果可以晒1斤干果,但干果价格却卖到了15元/斤,比卖鲜核桃就要多卖5元。1亩按2000斤鲜果计,晒成干果后就要多卖2000元。他的5亩核桃就要多赚1万元。

  “目前看来,我今年的核桃丰收已成定局,晒成干果销售,5亩核桃又要给我带来3万元收入。”看着丰收在望的核桃,宋延成老人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