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梓潼县玛瑙镇:坚持党建引领,做好乡村治理“后半篇文章”
2021年08月13日 11:32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13日电 (王晓东)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梓潼县玛瑙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始终抓住做好群众工作这条主线,紧紧依靠村(社区)基层组织和广大群众,立足实际,找准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切入点,对做好乡村治理“后半篇文章”进行了有益探索。

  建好“桥头堡” 汇聚治理强大合力

工作现场。
工作现场。

  在贞元村,村党支部副书记李川正忙着通知村民到卫生院接种新冠疫苗,由于天气炎热,部分村民住得较为偏远,他就开着自己的小车来回接送。

  据了解,该镇结合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按照优化一批、调整一批的思路,通过以强带弱,强强联合等方式,着力解决个别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缺乏问题。两项改革后,该镇11个村(社区)全面完成书记主任“一肩挑”,选出了村两委班子。统计显示,该镇新进入村(社区)领导班子人员数量占常职干部总数的比例为35%,且都是年富力强,学历较高的年轻干部,初步形成年龄结构合理、文化水平提升、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后备干部培养体系。

  “我们村6月份新发展的3名党员,都很不错,特别是前段时间下大雨时,他们都在抢险救灾第一线,非常辛苦。”贞元村二社村民宋宗琼说。

  据了解,该镇始终把好发展党员“入口关”,重点从致富能手、返乡创业大学生、优秀农民工等群体中发展党员,真正做到“优中选优”,不断壮大党员队伍力量,改善党员队伍结构。

  当好“主配角” 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关于我们村的旅游规划,刚才设计单位已经作了说明,究竟还有哪些需要做?请大家提出来。”龙台村总支部书记童小江说。

  在龙台村会议室,这已经是第四次召开群众意见征求会议了。像这种热火朝天的会议,龙台村每年都要开很多次,讨论的都是来自本村的焦点问题。

  为有效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积极性,该镇不断丰富内容和形式,摸索出坝坝会、茶话会等群众乐意接受的方式,“村社干部干,群众周边看”现象得到有效扭转。同时,该镇始终坚持“提—议—评”相结合,群众提需求,确保群众的意愿能达到,实施过程不走样。

  “每次村上有重大事情,或者涉及村民利益时,我们都要开大会讨论,以前村干部讲得多,现在都是我们主动说想法。”龙台村村民李明全说。

  角色的转换,更多体现的是从乡村管理到乡村治理的巨大进步。镇村干部、村民小组长、党员等“微治理”力量主动“唱好配角”,搭建交流沟通平台,引导群众参与公共事务决策、管理和监督,让群众在乡村治理中“唱主角”。

  打好“组合拳”  防范化解矛盾纠纷

  “这是我今天化解的宅基地争议矛盾,之前,两家人因为修房子问题闹得不可开交,且愈演愈烈,我们一直跟踪调解,终于在今天,把这个问题解决了。”红庙村支部书记黄兵指着台账说。

  据了解,这是一本全镇统一制作的矛盾纠纷排查登记簿,上面清楚的写着矛盾纠纷当事人姓名、联系方式、矛盾产生时间及事由等相关信息,每次调解结果,他都要让双方在登记簿上签字确认。

  据介绍,该镇建立了一套领导干部包片,驻村干部包村,村社干部包户的定期走访机制,深入农户,从源头上摸清矛盾隐患点,根据常见矛盾纠纷类型,以村为单位,分门别类建立矛盾隐患排查台账。利用镇党委党校培训班,组织村组干部学习民法、环境保护法、土地承包法等农村常用法律知识,逐步养成运用法治思维调解矛盾纠纷习惯。

  “我觉得通过培训班,给村干部讲农村常用法律,有助于我们提高法律知识,我们懂得多了,给村民讲得就多了,大家的法律意识增强了,很多胡搅蛮缠的事情就很容易解决。”黄兵说。

  同时,进一步发挥镇综治中心作用,整合信访、司法等部门资源,设置信访接待室、法律援助中心等部门,安排专门人员集中办公,实现从接待受理到办理回复一站式服务。同时,拓宽网格化管理思路,按照“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原则,每个村设置一个村级矛盾纠纷调处室,建立由老党员、老干部、威望高的人组成调解队伍,及时有效化解群众矛盾纠纷,构建和谐稳定的乡村氛围。(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