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福济20万群众 横跨川滇的横楼大桥通车
2021年08月13日 20:18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13日电 (吴平华 单毅夫 李书炳 )13日上午10点26分,随着第一辆从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横江镇开往云南省水富市(县级市)向家坝镇的车辆顺利驶过横楼大桥中线,撞击象征吉祥的红丝带,横跨川滇两省,福济叙州区南部片区和水富市向家坝镇近20万群众的横楼大桥正式通车。

  民心之桥 群众出行更加便捷

 横楼大桥通车仪式。单毅夫 摄
横楼大桥通车仪式。单毅夫 摄

  横楼大桥工程项目起点位于宜宾市叙州区横江镇规划滨江路,终点位于云南省向家坝镇楼坝迎新大道,全长260米,双向四车道,路基宽度26.5米,设计时速40km/h。

  通车后,对于许多长期分居两地的家庭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利好消息。横江中学教师李杰家住柏溪街道,横楼大桥未通车之前,他只有周末才会驱车回家。

  “从柏溪往南,从马鸣溪大桥过来,沿老路到横江,至少需要一个多小时,就算是走高速,也不过只少10来分钟。”谈起这几年往返柏溪、横江的经历,李杰皱起眉头。

  而距离对于李杰的妻子来说,还不是最担心的地方。“不安全是一个因素,特别是下了雨后……每次他走,都必须喊他到了之后打电话报平安。”

  为确保横楼大桥早日通车,解决困扰一江两岸群众多年的问题,叙州区将横楼大桥工程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实践。“我们克服疫情带来的困难,加机具、加人手、赶工期,确保了大桥如期通车……”叙州区交通运输局局长方祖平如是说。

  13号通车仪式现场,李杰也开车带着一家人从柏溪过来看大桥。“今天过来只花了半个小时,个人觉得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完全可以每天往返上下班。”

  “主要还是安全,比起以前没那么担心了。”李杰的妻子笑着说。

  致富之桥 文旅产业即将腾飞

  “从宜宾出发,半个小时就能到横江古镇,在古镇、石城山以及周边农家乐玩一天,吃了晚饭回宜宾很合适。”游客牟彩说到。

  横江镇有关河号子、眉毛酥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古镇、石城山、蟠龙湖三大景区。因为交通条件的限制,长期以来横江古镇虽有4A景区的响亮招牌,却没有与之匹配的客流量。

  横楼大桥的开通,顺利解决了横江文旅产业发展“吃、住、行、游、购、娱”中“行”这一最重要的环节,打通了横江旅游的“任督二脉”。

  “我接下来将对农庄进行装修升级,扩大规模,因为横楼大桥开通了,肯定有更多游客来,我们要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横江镇碧桃苑农庄负责人郭剑高兴地说到。

  发展之桥  沟通合作更加顺畅

 横楼大桥通车仪式。单毅夫 摄
横楼大桥通车仪式。单毅夫 摄

  “以前从横江过楼坝要坐渡船,涨大水、起大雾、枯水期和晚上都过不到船,完全是看老天爷的脸色才能过河,很不方便,现在好了,随时随地,来去自如。”横江镇居民张松看着眼前的横楼大桥感叹到。

  横楼大桥彻底改变了两岸群众依靠渡船来往的历史,把两岸的交通时间从40分钟缩短到了3分钟。

  “举个例来说,以前赶场,在最后一班渡船收班之前,人些就走得差不多了,该办的事、该谈的事就必须抓紧;而现在完全没这个必要,大家可以坐下来慢慢谈,可以留下来在饭桌子上边吃边谈,吃完了再慢慢过桥回去。”杨金龙形象地描绘了今后两镇群众沟通的常态。

  而在更高层次的沟通层面,横楼大桥的意义不只体现在时间上。

  向家坝镇是云南境内省级重点工业园区的主阵地,主导产业为化工、建材、农特产品加工及物流,而横江镇主导产业为蚕桑、文旅,大桥通车后,该如何发挥优势,共同促进两地进步?

  杨金龙表示:今后,横江镇的富余劳动力可以在向家坝工业园区就业增收,向家坝镇的居民可以到横江古镇观光旅游,形成产品互通,资源互补,优势互济双生共赢的发展模式,各产业板块之间能够产生良好的协同效应。

  横楼大桥的通车,打通了叙州区广袤南部地区发展的第一条通道,为宜宾南向开放战略实施夯实了基础,在建成四川南向开放“桥头堡”战略的指引下,叙州区接下来将积极推进南部快速通道建设,将南向通道的大动脉再次拓宽,同时,新(改)建石城山至蟠龙湖、向家坝至楼安公路、四烈至凤仪等县乡道路50公里,切实畅通连接南部通道毛细血管,为宜宾加快创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副中心贡献叙州力量。(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