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自贡沿滩:扎实推进乡村基层组织建设
2021年08月16日 16:33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祝欢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16日电 (刘刚 贺勤思 张才)今年以来,自贡市沿滩区围绕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工作要求,聚焦“五好”目标,按照强队伍、筑堡垒、激活力、促发展“四步走”的思路,扎实推动乡村基层组织建设。

  选优配强,为乡村基层组织建设“聚才”

  按照“优中选优、好中选好”的原则,沿滩区为各乡村基层组织选优配强班子队伍,持续增强人才支撑。突出“职数分配、队伍建设、岗位设置”三个创新,推行纪检委员、监察联络员与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三位一体”配备,着力回引优秀农民工回乡任职。目前,沿滩区在全市率先完成了村“两委”的换届选举。

村级“道德银行”(沿滩融媒 供图)
村级“道德银行”(沿滩融媒 供图)

  据了解,沿滩区还推行区委常委包点联系乡镇党代会选举机制,乡镇党委候选人均满票当选,一批表现突出的“五方面人员”和在急难险重任务中表现优异的干部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同时,为集聚乡村人才,沿滩区深化“返乡发展季·三大工程”和“百村壮苗”行动、支部书记孵化计划,动态培养储备后备干部200余名,发展优秀农民工党员32人。着力打造市级乡村振兴人才先行点,与四川大学农产品加工研究院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创建自贡乡村振兴青年人才孵化基地。精准选派驻村帮扶力量73人,推动省、市、区选调生到村任职26人,持续推进优秀人才下沉,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

  强基健体,为乡村基层组织建设“塑形”

  近年来,沿滩区积极开展“组织规范、组织覆盖、组织配套”行动,着力提升村级党组织组织力,增强政治功能。全区积极开展基层党建专项“体检”行动,推行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制定党组织换届“提醒清单”,严格落实《村党组织工作运行规则》和抓党建工作“责任清单”,促进党组织高效有序运转。目前,全区规范设置村党支部49个、党总支43个。

  据介绍,沿滩区探索建立产业党小组,村级党组织下设党小组374个,同步推动党员村民小组长兼任党小组长;立足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全面摸排全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际情况,实现党组织应建尽建,因地制宜建立功能型党组织,党组织触角进一步向基层“神经末梢”延伸,推动党组织覆盖有形有效;根据“三治融合”需要,结合村“两委”换届,沿滩区全面做好村级配套组织建设。

  示范引领,为乡村基层组织建设“赋能”

  沿滩区坚持党建引领发展,充分发挥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带领党员群众共推发展、共抓治理。近年来,全区扎实开展村党组织评先定级,突出选树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领域农村先进典型。

村民表决现场(沿滩融媒 供图)
村民表决现场(沿滩融媒 供图)

  全区持续推进集体经济组织“四化”建设,接续巩固沿滩镇“四片共进”新型集体经济示范镇建设成果,推动永安镇探索“组团推进、同频发力”方式创建新型集体经济示范镇,抓好9个中省集体经济扶持村发展,实现集体经济持续壮大,预计今年年底集体经济收入超100万元的村将达到3个;接续推进乡村治理“三大工程”“六大行动”,积极探索“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模式,常态化运行23个农村版“道德银行”网点。在甑子山、鱼门口等聚居院落,推广“微自治”模式,结合人居环境整治项目,打造本土乡村规划师、民情网情治理、红色“微阵地”等治理集成示范点位。

  严管厚爱,为乡村基层组织建设“护航”

  沿滩区结合党校分类改革,做优沿滩区基层发展治理学院百胜和刘家山校区,采取“思政课、专业课、廉政课+特色课”的“3+X”课程设置,持续以“走出去+请进来”“线上+线下”的多元培训模式,分层分类开展新任镇村干部履职“第一课”教育培训,已高质量举办“人民学习·智慧讲堂”等各类培训30余期,培训镇村两级干部1400余人次,不断提升干部综合素质。

  沿滩区严格落实“一肩挑”村党组织书记监督管理办法,修改完善村(社区)干部管理办法,明确进入退出、定岗设责等10项机制,常态化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制度,用好“四议两公开一监督”机制,探索“异村互查”“纪民联查”等基层监督方式,切实推动村级各项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全面优化阵地功能布局,探索个性化空间设置,多渠道筹措整合资金,有序推动村级阵地建设,首批推动18个阵地建设。此外,沿滩区还提升村干部待遇保障,全面落实村干部养老、医疗、意外伤害保险等政策,切实提高干部待遇,解决干部后顾之忧。(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