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龙马潭:秸秆变废为宝 多方共赢催生绿色经济
2021年10月14日 20:44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祝欢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14日电 (姚艾青 杨尚威)日前,泸州市龙马潭区2021年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现场会举行,来自全区各涉农街镇分管农业的领导和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主任、部分村委会负责人、农业科技公司负责人、村民代表等60余人参加活动。

  活动现场,市、区两级农业农村局相关领导首先围绕“‘五化并举’推进秸秆变废为宝”“秸秆多种处理方式及意义”等主题做详细具体讲解,让大家充分认识秸秆回收处理再利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随后,四川仲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泸州市禹相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分别就秸秆腐熟直接还田、秸秆堆肥还田、有机肥生产、粉碎机使用等做现场培训,让与会人员现场掌握技术和原理,指导工作开展。活动中,技术人员还手把手教大家使用粉碎机,带领大伙儿参观秸秆堆肥还田项目,为大家送上了一堂粘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好课。

  “万事俱备,只欠粉碎机啦!”在参加完秸秆粉碎机使用培训后,双加镇大冲头村党委书记肖运辉高兴地说,村上已经收集到了500多吨秸秆,就等政府购买发放的粉碎机下放后开展作业了。通过务工补贴等形式回收村民田地里的秸秆,再由村集体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具体负责有机肥的生产销售,同时助力种植大户处理秸秆、为食用菌生产专合社提供基料,实现农户、种植大户、集体经济组织、市场主体增收,环境增绿,森林防火减压,干群关系更加和谐等多赢局面,大冲头村的发展动力将更加强劲。

学习使用粉碎机。杨尚威 摄
学习使用粉碎机。杨尚威 摄

  “秸秆综合利用,我们以乡村振兴和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为抓手,全域推进!”龙马潭区农业农村局机关党委书记郭小英介绍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引进农业科技公司,为秸秆综合利用开展技术指导、提供堆肥所需的机械设备和有机物料腐熟剂等。同时还撬动市场、培育市场主体共同参与,助力各涉农村(社区)实现秸秆综合利用、变废为宝。村民们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集体经济空壳村有了收入,美丽乡村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村庄更宜居。

  “秸秆不能焚烧,堆在地里影响耕种,堆在路边影响环境,雨水一浸泡还变成污水四处横流。有了技术和处理工艺,我们的工作开展就有方向了,说服力更强了。”金龙镇唐坡村第一书记唐勇说,回去将立即传授和实践今天现场会所学知识,因地制宜引导村民就地就近堆肥,发展生产、增收致富。

  “秸秆综合利用,重在因地制宜选择处理方式,探索建立可持续发展模式!”泸州市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郭新春在培训中强调,秸秆综合利用是一项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要积极调动各方参与,探索引进第三方公司等模式,培育秸秆综合利用市场主体,构建秸秆经济、便捷、高效收储体系,加强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及新装备引进推广运用,抓好秸秆综合利用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深入推进秸秆“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燃料化、肥料化”五化利用,助力“美丽泸州·宜居乡村”建设,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五化并举推进秸秆综合利用,龙马潭区已经连续三年在8个街镇56个农业村(社区)开展“一村一点”秸秆腐熟还田示范试点项目,累计辐射到农户实施秸秆腐熟还田15万亩次。”龙马潭区农业农村局宜居乡村建设股股长陈曦介绍说,目前,全区已培育发展新型农机专业化服务组织3家,集中采购发放秸秆粉碎机49台,打造试点示范村4个。2021年,龙马潭区在8个街镇39个农业村(社区)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投入资金305万元。通过基料化、肥料化模式,预计处理秸秆3000余吨,生产有机肥750吨;同时,通过分散堆腐方式,在全区开展6.5万亩分散利用,大力推广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技术,保持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