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24日电 (记者 贺劭清)23日,由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主办,科大讯飞承办的“双减”政策下的因材施教及课后服务主题论坛在成都举办。多位基础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资深从业者就“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个性化需求满足、课后服务工作运营监管等热点话题展开交流研讨。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社长许林表示,“双减”既是强化学校育人主体地位、构建教育良好生态的一项重大举措,同时也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一次重要改革。落实“双减”,核心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根本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教育’思维,将工作落细落实。”四川省电化教育馆副馆长万珊分享了四川推进“双减”工作的相关部署。四川省把“双减”工作作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加强作业统筹、推进课后服务、规范校外培训等,为学生个性化成长不断助力。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发展日趋成熟,实现了教育全场景关键技术应用由0到1的系统性突破。”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聂小林表示,这为破解“双减”政策下的时代命题,如师生减负增效、区域统筹管理、课后服务质量提升等提供了可能。
“双减”是通过减负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由发展,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在《“双减”政策下我国STEAM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路径》的主题分享中,西南大学二级教授、博导,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宋乃庆深度解析了“双减”政策要求,并剖析了STEAM教育助推“双减”落地的可能性。
在《“双减”下的教育回归,关键是因材施教》主题演讲中,科大讯飞副总裁周佳峰详细解读了“双减”政策下教育面临的核心挑战,并从作业、课堂、素质教育三大教育主场景入手,分享了科大讯飞因材施教总体策略:即通过人工智能减轻作业负担,确保学生作业质量与效果;打造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全场景的智慧课堂,提升教学效率,确保学生在课堂内“学足学好”;构建融合五育的素质教育体系,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
此次活动现场,科大讯飞发布“中小学课后服务管理平台”,通过覆盖机构管理、课程管理、选课排课、授课巡课、评价监管、财务管理的全场景,致力于为各区域开展“课后三点半”服务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科大讯飞教育事业群副总裁王士进介绍,基于资源引擎,平台可以强化区域资源链接,实现供需适配,推进优质资源的供给平衡;通过一站式运营管理,实现全流程、过程性地透明监管,提高区域课后服务管理效能;依托大数据分析,融合教育全场景,实现教育预警分析与规划建议,推动区域教育全局统筹规划。
为更好推进全国课后服务升级,为各区域课后服务高效开展提供源源不断动力,此次活动现场发布了《共建课后服务生态倡议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