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成都温江因地制宜精准帮扶甘孜州色达 助农增收致富
2021年11月09日 11:45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祝欢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9日电 (王爵 孙国峰)近日,在四川省甘孜州色达县旭日乡高原有机蔬菜基地加工厂内,数十名工人正忙个不停,从分拣、称量再到包装,在工人们熟练地手法下,一盒盒印有色达标签的农产品整齐地呈现在众人眼前。

  “在这里务工每天能拿到100元的工资,一年下来务工工资就能实现增收接近4000元。再加上土地流转租金和年底分红,日子是越过越好了。”在蔬菜基地务工的该乡村民益西卓玛如是说。

在蔬菜基地工作的旭日乡村民益西卓玛。何刚 摄
在蔬菜基地工作的旭日乡村民益西卓玛。何刚 摄

  据了解,作为甘孜州色达县对口帮扶单位的成都市温江区,主动作为、因地制宜、精准施策,2018年,积极协助色达县引进了第三方市场主体金实生态农业扶贫开发有限公司,并引导成都温江社会资金160万元,通过“政府产业扶持金入股+公司”的运作模式,流转色达县4个乡镇27个村共305亩土地,成立了旭日乡高原有机蔬菜基地,让村民们不花一分钱就获得了“流转土地租金”“年底分红”“务工工资”三大收入来源。

  据旭日乡高原有机蔬菜基地负责人杨磊介绍,目前蔬菜基地共设有27个大棚,种植农作物种类包括西瓜、草莓、土豆、黄瓜、番茄等水果、蔬菜,最多时可达20多种农作物。“我们蔬菜基地土地流转租金是700元/亩,加上到基地务工人员每天100元的工资,以及年底公司收益50%分红到村户,整体下来,相较传统农业模式27个村2284户村民能实现户均增收800-1000元/年。”色达县农办副主任杨继忠算了一笔账说道。

蔬菜基地里忙碌工作的村民们。 何刚 摄
蔬菜基地里忙碌工作的村民们。 何刚 摄

  “以前我们都是种的青稞,一亩地每年大概就500-600元的产值,收入低。”蔬菜基地的建立,对于当地村民有着崭新的变化。以前种青稞农忙时,益西卓玛得起个大早,从家里走路过来,流转土地后,手头逐渐宽裕起来的益西卓玛给自己买了个电瓶车,赶上蔬菜基地需要务工的时候,益西卓玛就骑着电瓶车来基地准时打卡上班。

  同时,蔬菜基地的建设,还带动了当地老百姓对于多元化农作物的种植。不少村民们学会农作物种植技术后,再由政府补贴农作物种子,便在自家未流转的土地上自主种植农物增加收入。家住旭日村的村民更巧卓玛,通过这几年从蔬菜基地获得的各项收入,生活水平逐步提升,家里的用水、用电得到了改善,拿到第一笔分红后,更是给自家添置了一个新电视。平日里除了到蔬菜基地务工,更巧卓玛便是照顾自家的青稞和土豆地。更巧卓玛说,自家流转了7亩土地,只剩下1亩地种青稞和土豆了。

  “由政府提供农物种子、技术支持,公司进行订单式收购,从产到销,给村民们提供一条龙式的服务,不仅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关键是转变了村民们传统的种植方式。”杨继忠介绍说,引进金实公司建立蔬菜基地规模化种植,不仅单纯地增加了村民们的收入,更为重要的是从根本上转变了他们传统的思想观念,带动了村民们的积极性,提高了村民们的科学种植意识,让他们自觉的从传统的种植方式转变为现代种植方式。

  “成都温江区对口帮扶色达工作队主动找到我们,积极为我们推介引路。通过考察,色达县不仅政策好,对村民的扶持力度也大。再加上色达高原气候独特,昼夜温差大,容易种出高品质蔬菜,销路也不用愁,这是我们当初选择与温江区、色达县合作的主要原因。”杨磊说道:“下一步,公司将会同温江区对口帮扶色达工作队,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中去,一如既往地努力把公司经营好,实现公司和老百姓的致富双赢。”

旭日乡高原有机蔬菜基地。何刚 摄
旭日乡高原有机蔬菜基地。何刚 摄

  据悉,自成都市温江区协助甘孜州色达县建立蔬菜基地三年多时间以来,所覆盖的27个村群众均享受到了丰厚的资产收益。截至到目前,基地务工人次达到5000多人次,老百姓到公司务工增收50多万元,公司累计支付老百姓车辆运输费用28万余元,2019年村集体分红收益共计达16万元。

  成都市温江区对口帮扶甘孜州色达县工作队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随着蔬菜基地项目进入正轨,我们将开始推动村民将房屋改造后搞‘民居接待’,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旅游,进一步增加村民收入,让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实惠。”(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