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15日电 (刘忠俊 温选鹏)近年来,眉山市彭山区以深化职业农民制度试点改革为契机,聚力培育乡村产业、乡村治理、乡村公共服务等专业人才,构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据了解,眉山彭山区大力推动乡村产业、乡村治理、乡村公共服务等领域人才均衡发展,培养造就了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真正把“泥饭碗”变成“金饭碗”的“三农”工作队伍,让乡村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探索出了一条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的“彭山路径”。
眉山彭山区公义镇新桥村“博视农场”2号基地,硕士研究生刘沈厅在乡村振兴政策激励下,承包种植了130亩“春见”柑橘园。凭借学习新型技术的能力,刘沈厅带动了数百名乡邻科学种植特色农业,并入选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成为当地拥有“高学历”的新型职业农民之一。

作为四川职业农民制度试点县和全省家庭农场示范创建县,彭山区制定了《深化职业农民制度试点工作方案》,出台了《扶持职业农民监测评估制度》《职业农民培育三级人才库管理办法》《职业农民认定管理指导细则》等具体细则,从对象选定、培育扶持、科学认定等多个维度打出综合配套政策“组合拳”,构建了“选得出、扶得起、能监管、明进退”的选育政策体系。目前,眉山彭山区共选拔农业人才库(Ⅰ类库)2096人、职业农民后备人才库(Ⅱ类库)665人、职业农民人才库(Ⅲ类库)200人,新型职业农民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为破解乡村振兴中人才匮乏难题,眉山彭山区大力营造乡村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生态环境,通过专题培训班等模式,筑牢人才支撑“保障墙”。此外,聚焦“点、线、面、体”四维拓展引育人才,让乡村人才“引得进、育得精、留得下、干得好”。目前,彭山区共发展家庭农场1862户(其中省、市、区各级示范农场277户),家庭农场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人民币5.5万元,乡村振兴人才困境正逐步破解。

为加速试点改革落地见效,眉山彭山区还结合家庭农场示范县创建,通过创新金融支持、涉农保险等帮扶,促进家庭农场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经营转变,为农业产业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先后建成了国家级水稻制种基地、省五星级葡萄现代农业园区等。
据悉,眉山彭山区还出台了《家庭农场技术创新扶持细则(试行)》,鼓励家庭农场主技术创新,申请相关专利技术。通过不断创新当地现代化农业产业发展呈现出了活力迸发、蓬勃发展的新格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