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16日电 一部体现“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大三线精神的长篇小说《弄弄坪》近日在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弄弄坪》以“攀二代”的视角,围绕从荒山弄弄坪开始的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建设和普通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这一破世界冶金史纪录的创举,分成两大“战场”,生动地描写了人们在那个火热年代的理想与信念、事业与情感、痛苦与欢乐,从中折射出英雄城市攀枝花所走过的不平凡之路。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攀枝花钢铁基地建设、攀枝花钒钛磁铁矿高炉冶炼试验,是中国建设史和世界冶炼史上的伟大创举,更是中国人民壮志豪情的真实写照。
攀枝花是依靠科技起家的,这颗科技的种子,是试验组当年种下的,“呆矿”化作了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造福的利器,演绎出一曲曲壮丽凯歌。《弄弄坪》用讲故事的方式,生动而详细地揭露了用普通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试验的全部过程,在艰苦的自然条件下,中国科技工作者攻克了世界冶金史难题,向世界证明了中国能解决其他国家解决不了的问题。这不仅是一本文学书,也是一本充满了科学知识和民族自豪感的科普书。
因此,《弄弄坪》不仅是一张详细的高炉冶炼解说图,更是一部壮丽的三线建设史诗,为我们录制了一个时代的重大侧影和“三线”人的生活和心路历程,那些随风而逝的人物和事件,在作品中又有了灿然的生命力。
长篇小说《弄弄坪》的作者,是在攀枝花生活了40多年的媒体人周琼。2019年,攀枝花成立“攀枝花钒钛磁铁矿高炉冶炼试验”事迹抢救性挖掘寻访组,周琼跟随寻访组到全国10个城市,历时4个多月采访了60多位当年参与攀钢建设和钒钛磁铁高炉冶炼的老人,记录了“108将”攻克世界冶金史难题的真实过程。《弄弄坪》创作的根基是火热的三线建设和大量详实的采访资料,在创作过程中,作者将宏大叙事与细节描写巧妙地结合,以亲历者和观察者的独特视角、跌宕起伏的情节、细腻真挚的语言直抵读者的内心。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在高炉冶炼试验中,108位科技工作者把重任扛在肩上,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精神,在攀登科技高峰的征途中不懈努力,取得了试验成功。
为了保密,“攀枝花钒钛磁铁矿高炉冶炼试验”这段往事尘封了半个多世纪,解封之时,当年正值青春年华的建设者们,已是白发苍苍,甚至有的人已经离开这个世界。周琼急切地想把作品写出来,迫切地渴望早日出版,让试验组的老人们在有生之年能看到,让更多的人知道这段往事。(完)